前些天看到一篇文章,颇为有趣。文章说现在中国成年人的生活都是填空题,互相打招呼也都是填空题。我,今年__岁,一年挣__元,住__平米,有__个孩子。
只要其中任何一个数字填不出,或者数字难看,都有可能会被其他人当作“Loser”。相反,如果这几个数字填的漂亮,那么不论这个人本身过得幸福或是毫无幸福可言,他都会被众人看作是人生赢家。
于是,我们活着,我们奋斗,不是为了别的,为的只是把这道填空题填得圆满漂亮,得到身边人的一片“啧啧”之声。想起傅真在《最好金龟换酒》里写到的一段经历,她在印度旅行,住在一位印度叔叔家里。当那位印度叔叔的小女儿走进房间的时候,他的太太指着小女儿说“这是我们的小女儿Jasmine,她是硕士,她在Fedex工作。”
傅真写到“真的毫不夸张,就在那一刻,我的汗毛都一根根竖了起来。当一个活生生的人只能被简化为学历和工作,我是发自内心的觉得可怕。”
此话一针见血,当这个社会仅用学历、工作、职位、收入、房子和儿女数量来衡量一个活生生的人的时候,这个社会流行的就是单一价值观,这种价值观不仅会严重扼杀人的创造力与生命力,还会让这个社会变得非常缺乏多样性。如果你觉得多样性不重要,也许可以想象一下,一个只有松树或水杉的自然界究竟何等模样。
我的一位朋友,38岁,单身,与父母合住,年薪不足20万(不在一线城市),但极具生命力,工作之余足迹遍布中国各个省市以及世界各大洲。在滑雪、潜水、徒步方面都是高手,另外还自学了心理学。在我看来,她有智慧、充满生命的活力、以及对人生的热情,她是一个十分有趣且有个性的女生,令人激赏。
然而,如果用以上这道填空题来作为衡量,毫无疑问她就是一个失败者,所有的空都填得不及格。但是如果你换种角度,以生命的宽度、深度与广度来衡量,就会发现,她的分数很高,高于很多人。
当我们一路努力读书,期待工作后实现人生理想的时候,我们不知道,在离开校园之后,我们就会身不由己的陷入“必须”要完成这道填空题的滚滚洪流之中。
按照这道填空题,在我们离了解自己还很远很远的时候,我们就得为自己觅得一位终身伴侣,然后赶紧在30岁,这个结婚的deadline(最后期限)之前领证结婚,然后尽快生育孩子,赶在父母还未年老力衰之前让他们帮忙养育。至于,直到多年后你才发现,你的枕边人既不懂你的灵魂,也无法契合你的身体,于是只能在一个个无法入眠的深夜里孤独挣扎,说出“离婚”二字的时候。你周围的人都不明白你究竟是精神出了问题,还是身体有了障碍。
只有你自己明白,这不过是因为你没能早早去探索自己、了解自己,相反,人生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决定却被过早的做出。而这一切的原因也非常简单:周围所有人都是这么做的,所以我们也理该如此。
人在不确定的时候,总是会以别人或者大众的行为作为判断标准,以这个社会上的主流价值观作为依据,而这也是我们迷失自我的主要原因。
“我们长大成人以后会怎么样?你们是否问过自己长大以后想做什么?最大的可能是你会结婚,在你还没有搞清楚自己是谁的时候,可能你已经是父亲或母亲了,然后你会被一份工作绑住,或是被厨房绑住,你就在这其中渐渐衰萎。”
在现实中,这样的人并不少见,虽然已身为父母,每天需要教育孩子,然而自己却从未探索过一星半点儿的自我。
我们为什么会用填空题来渡过自己的一生,追根溯源也许又要说到我们的教育方式,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都是有标准答案的。然而,每一个人都是活生生的个体,个性爱好千差万别,当然不可能再去共享一个标准答案。我们需要做的是:忘记自小时起就已习惯了的标准答案,转而去寻找属于独一无二的自己的主观答案。
所以,除了过这种填空题样的人生,我们还有过其他人生的可能性。
我想,另一种人生的可能性不该是基于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的;相反,它应该建立在我们对自己的深入了解,对自己的不断探索,对自己边界的不断拓展之上。
这其中就得要用到我在所有“艾菲的理想”中提到的“深度思考”与“自由探索”这两种途径。
深度思考是说基于你的阅读、学习和阅历,从而进行的独立的、有逻辑的、有框架的深入思考。
自由探索说的是不带功利心的追随自己的热情与好奇,对内在的自我与外在的世界进行自由自在的探索。
然后,借由这两个途径,或者说是方法、工具,我会去探索人生中最重要的三个关系:与自我的关系、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与艺术的关系。(每个人在生命中需要探索的关系不尽相同,这三个关系是我在现阶段最需要探索的方向)。在我看来,与自我的关系是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它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范畴,其中包括对自我的了解、对自我与他人关系的了解、对爱的理解与体验、对自我成就的定义等等。那么,我为什么想要去探索这样三个关系呢?请参看我以前的文章《我的2017年终总结“我不会去读MBA,我要去学电影导演”》。
通过对这三个关系的了解、探索、拓展与深入,我想要实现两个目的 - 自我成长与繁荣人生。
1 什么是自我成长
自我成长的意思是说,将我们从小到大都习惯了的总以别人做标杆做尺度的比较方式,修改为以自己做标杆做尺度的比较方式。
人生从来都不是“短跑”,也不是“马拉松”,因为人生从来都不存在与别人相比的问题。就像你是一株苹果树,他是一棵樱桃树,两者如何比较?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与自己的过去相比,看今天的我是不是有所成长。成长可以是多方面的,学会了一个知识是成长,更多了解到自己的一个优点是成长、做了一番严肃的自省是成长、增长了见识是成长、结识了一个有趣的人是成长、将以前学到一个概念付诸于实践也是成长。
2 什么是繁荣人生
“繁荣人生”是一个来自于积极心理学的概念。
“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在他《持续的幸福》一书中对他之前提出的“真实的幸福”这个概念进行了进一步升级。在塞利格曼最早提出的概念里,还是幸福1.0的概念,衡量它的黄金标准是生活满意度,那时积极心理学的目标是提高生活满意度。在塞利格曼10年后写的这本书里,他提出了幸福2.0点这个概念,衡量的黄金标准是人生的蓬勃程度,积极心理学的目标则是使人生更加丰盈蓬勃。前者的幸福概念是与快乐情绪联系在一起的,而后者的幸福概念则是与投入和意义相联系的。
以上论述的两个途径、三种关系以及两个目的就构成了人生另一种可能性的基础。这是我所构想的理论框架,也是我正在践行,同时希望能够给你予灵感的内容。
我的微信公众号也会围绕这两个途径、三种关系以及两个目的来撰写文章和策划线上线下的课程与分享。因为我想做的是一个真正高品质有意义,能够给更多人以生活灵感,让更多人看到人生另一种可能性的自媒体。
根据这个愿景与思路,我规划了如下三个类别作为日后撰写文章的核心方向。
(一)与自我的关系
类别名:深度思考与自由探索
内容包括:写出自己深度思考与自由探索的文章;记录其他人与众不同的的生活方式(栏目名:另一种生活);以不同视角记录我或长或短的旅行;关于旅行的所思所想等。
(二)与自然的关系
类别名:Lifestyle Renaissance - 自然感生活
内容包括:体验和学习一切可与自然相融合的生活方式,包括花道/园林/绿植/山水盆景/枯山水盆景/茶道等。
(三)与艺术的关系
类别名:Lifestyle Renaissance - 美感日常
内容包括:体验和学习一切能融美感于生活的生活方式,包括餐桌美学、器物之美、家居软装、五感生活等。以及另类城市游,内容是对上海及周边江浙地区博物馆、美术馆、特色小店、风格街道的探访。
希望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能在探索“另一种人生可能性”这条路上越走越蓬勃,越走越喜悦。
不知你可否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