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创业:
一,创业是一个无限循环的游戏
创业和生活一样,20%是极难阶段。杠得过去是英雄,杠不过去是凡人。凡人也没什么丢人的,只是自命不凡是多数人的精神寄托,梦醒了,还可以在续上;梦碎了,生活就会了无趣味。相对于国外的创业环境,国内最大的区别就是容错率,以及容错氛围上。雷军曾说,“社会弥漫着成王败寇的氛围,而好的创业环境应该包容失败,因为每一个创新背后,都是无数次历经挫折的结果,每一次赢得成果,都是无数次历经失败的积累。”这是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创新和成果,只有经历一次次试错、一步步优化、一关关破局,然后从量变奔赴质变的结果。所以耐心、恒心、定力是一个创业者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
70%是平常状态。平常本身不可怕,只要不犯错就能活下去,但是人性里天生有不满足的基因,竞争也罢,惯性也罢,自我驱使也罢,都难于不折腾。如老子讲:“治大国,若烹小鲜。”不折腾,保持稳定的水准就是最好的经营。如果实在忍不住想要折腾一翻,前提是保证决策足够正确,调整足够迭优。但是大多数人是为了折腾而折腾,为了存在而显现。
弟子徐爱有次向王阳明请教儒家先贤的不同论点之对错,王阳明答,学习圣贤学说不是为论对错,而是有没有切己体察,事上磨练,知行合一。练功夫讲究“守、破、离”。如果要拜师学艺,最重要的不是创新,而是踏踏实实的先把老师交给你的东西学会、学精,做到百分标准。然后在此基础上点滴求索和日日精进,自然能够离得师习、突破创新。怕的是老师的东西学得半斤八两,自己创新的东西又似是而非。
老师为谁?目之所及,耳听所处,都可以是师者。抱持着空杯心态,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世界百万年的人类简史,岂无可学之处。哪怕是乔布斯这样的商业天才,也是在人类基础结晶和成熟技术之上一点一点的微改进、微创新,才慢慢构建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产品。何况你我。弯下身子,放低心态,打好基础,学好人类先辈的精华,在此基础上,创新和迭代的力量会自然生长。多读书,多读好书,多与智者交流,此路已有,何处摸索。
还有10%是愉悦阶段,10%已经不少,创业从来不是舒服的事情,困难和挑战是常态,愉悦和开心是偶尔,且珍惜、且回味。融入进入,困难既来既破,平常既来既享,愉悦既来既收。创业如此。保持水准是一件极难的事情,稳中求胜是核心,不返工就是最大的效率,不降标就是最快的成长。
二,完美执行胜过完美方案
创业是一个不断试错,持续进化的过程,所有大的结果,都是一点一滴凿出来,一时一刻磨出来的。一个完美的方案如果执行不到位,结果肯定难尽人意,一个不完美的方案只要执行妥当、到位,结果不会差。
记住两个核心法则:
一是持续精进;
二是现场原则。
通常情况下,在创业前无论花了多少时间和精力所策划的商业方案,在实际执行的时候,至少50%的问题是想象不到。这期间需要考研团队的精进能力、执行能力、优化能力。稻盛和夫讲:“现场有神灵”。这句话不是迷信,而是说我们能找到经营的最优解,一定是在生产现场、销售现场、服务现场、研发现场……而不是在办公室。当我们身在现场、现物、现实的情景里,我们的视觉、听觉、嗅觉、心觉都会被激发和碰撞,自然能产生出更多,更好的想法。记住一个找到优解方案的原则:“去呈现问题的地方找寻,答案自然会出现”。
比如,我做小丑鸭先生这个餐饮品牌,一开始的产品只有60分,经过时间的积累,不断的试错,产品陆续从60分到70分,再到80分、90分……回头来看,哪怕当初给我最好的厨师团队,我也没办法在一开始就做出90分的产品。因为除了主观上的标准,任何产品的优化和迭代都需要在投入市场后根据消费者的反馈,市场的反应,来一点点改进——这部分是客观的条件,需要时间、耐心、和持续精进的过程,而非一日之功。就像稻盛和夫所说,任何大的创新都是一个个小创新、微创新累积而成的结果。同样持续精进也是丰田汽车能够在汽车工业常居第一的核心法则。不因小善而不为,不因小德而不积,无以成大果。
答案在现场是稻盛和夫的经营法则之一。比如有次研发任务迟迟不能攻克,百感交集时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一不小心踢倒了一罐实验用的材料,粘溅到脚底难以去除,稻盛先生突然间对此景欣喜若狂,苦思百试不得其解的元器件中粘合剂材料如何达标的问题,终于灵光乍现。然后立刻用新材料投入实验,结果大获成功,成品完美无缺。在稻盛先生本人看来,好像得到了神的启示。因此而得——“答案就在现场,现场有神灵”。同感,我每次站到一线感受现场、现物、现实的时候,都能收获很多的启发和答案,不用刻意,也不用烧脑,只需要感受现场、现物、现实,很多问题自然有了答案,以及获得更多的最优解。
有了思路,剩下的就是持续精进的执行力,切勿掉进完美主义陷阱,永远做到当下的最优解。然后持续优化、感受、体验,然后在循环……你只能找到当下的最优解,而不是未来的最优解。之所以讲完美主义陷阱,指的是对未来,或者说一个恒定的完美方案所执念的思维方式,从而导致拖延和效率的拉夸。完成胜过完美,万事万物都有一个可持续进化的节奏,如果你现在做的事情或者产品是60分,那现在正确的目标是先设立一个可以达到80分的目标,达成以后再接着设立一个可以达到100分的目标。而不是抱着60分如何跳过80分直接达到100分的心态。这是违背事物发展的规律,很多人在经过长期努力达到一定高度的时候,回过头来看,无论当时给你何种人力、物力、财力,你都不可能一蹴而就达到理想的标准和高度。
时刻保持耐心和坚韧,做好能做到的,然后该吃吃、该喝喝、该玩玩,保持良好的心情,健康的身体,享受过程,静待花开。
三,用长期主义对待创业
印象中,第一次深度感知长期主义这个观点是来自于我的同乡——高瓴资本的张磊,形容价值投资和做事之道——“流水不以争先为快,志合不以山海为远(后一句恕我浅补)”。
长期主义之所以弥足珍贵是因为和当下主流的商业思维“短、平、快”趋之相反。在当下信息爆炸,快感随取的时代,无论是交友、言情、做事、学习、甚至娱乐,大家似乎都没有太多耐心,也很难在多数人的字典翻到这个词。
长期主义的底层逻辑是什么?这是我想和大家着重探讨的,否则脱离了底层逻辑的展现形式,无非无水之鱼,无根之木,无爱之欢,难以长存。
长期主义有三个核心:
一、心态;
二、节奏;
三、周期。
一、心态
心态指的是有没有足够的耐心做事守业,你打算花多久的时间创业一个项目,用多久的时间打磨一个产品,用多久的时间死磕一件事情。有没有真的想明白,还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走到哪是哪……一个人心不定,只有一个原因,没有想明白、想清楚。所以看不清,论不明,更无从下定决心。创业虽不是风险绝对可控的事情,但至少不是赌博的行为。赌是没有理性上的胜算,只有感性上的冲动。而创业是任何一个问题都可以找到三种以上解决方案思考行为。如果对应问题没有三个以上解决方案说明想的不够清透,就是难以有获胜把握。
如果能找到三个以上解决方案,虽不能笃定一定胜券在握,但至少能做到胸有成竹,即便败了,你也至少可预见性的验证了各种可能性。孙子兵法讲“先求胜,在求战”,即是如此。秉持“不撞南墙不回头”的信念前提是——你是否还有方法可以“试”,还有思路可以“破”,而不是一味的执念于幻想,而不落地执行的方案。如果你足够全力以赴,不指望世界都来帮你实现理想,但至少你可以从潜意识、潜力中迸发出连你自己都会惊叹的创新和力量。如果连自己都激发不了,穿透不了,何以激发和穿透于外部世界的力量。如有办法、定全力破局;若无办法、要及时止损,你需要有智慧判断两者的区别。
这个世界上只有两件事物能长存,一是文字,二是艺术品,文字是智慧的结晶,艺术是创造的结晶,背后都是创作人花了大量的时间和代价渐行、渐磨出来的。所以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留存于世间。我自认为有艺术的审美,但没有艺术的命格,所以只能写些文字,不求悦人、但求悦己,顺便沉淀一些能打败时间的成果物。
儒家讲,“止、定、静、安、虑、得”。这是成事人的修炼方式。
知止而后有定:中年人最大的靠谱体现就是明白了哪些是想做的,哪些是能做的,哪些是必做的,哪些是不可不必的。做事交友皆是如此。把时间花在正确的人和事上面才能产生正确的成果物,做加法易,做减法难。难在取舍、难在分辨、难在专注。
孔子所讲三十而立,立的是信念、是价值观、是方向、是追求。三十岁之前尽可能的多尝试一些事情,多看一些世界,你才能发现自己的潜力在哪里,自己的爱好在哪里,自己的追求在哪里。懂得了世界,遵从了内心,才能真正的从心、念、行上面明止而定。
定而后能静:定力这个词是我今年最大的感悟之一,偶有一次同和长辈吃饭聊天,讲到定力一词,受益匪浅。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此,做人要有人格定力,做事要有信念定力,从政要有政治定力,从商要有价值定力……,曾国藩言人生有三定:“心欲其定,神欲其定,体欲其定。”人定而心静。
静而后能安:心静而身安。浮躁一词是多数人的普遍心境,焦虑感之所以会涌上心头,是因为身心不合一,念想太远,吾身太近。我们总是习惯活在过去的阴影中,以及对未来的恐惧中,而总是忽略当下所拥有的,所能做的。事实上,除了你自己没有人会在意你的昨天,没有人能预见你的明天。你唯一能做的就是认真的观察、体察自己的当下,一呼一吸之间、一念一想之间、一举一动之间,就是生活的全部,无其他。静能生慧,慧而心安。
安而后能虑:安身才能立命,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千古哲学,《周易·系辞下》言:“言欲利己之用,先须安静其身,不须役其思虑,可以增崇其德。”既安其心,既安其身,既然其德。
禅宗二祖见达摩,请达摩安心,慧可曰:“吾心未安,乞师予安。”达摩曰:“将心来,我与汝安。”慧可曰:“觅心了不可得。”达摩曰:“吾与汝安心竟。”二祖言下大悟。
心随境动汝难安,境随心动皆无虑。
虑而后能得:认真思虑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才能坚定信念,矢志不渝奔向自己的目标。成功没有什么秘诀,坚持不懈的努力往既定方向走,慢没关系,总能到达彼岸。要学习俞敏洪的心态,大学便自知天赋不如人,从此不再拼命追赶,以慢求稳——“同学们三年能做成的事情,我花五花时间去做,同学们五年能做成的事情,我花10去做,同学们十年能做成的事情,我花二十年去做,如果最后实在做不成,也要把身体搞好,心情搞好,等到几十年以后,我把你们一个个都送走以后,我再走……”
很多时候笨方法就是好方法,因为聪明的人都在找捷径,奔投机,小路虽泥泞难行,但不拥挤,只要你足够智慧,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边赏景,边赶路,没有攀比的内耗,没有竞争的焦虑,更没有拥挤的压力,多美好。智慧从来不产生于集体,而是在一个人内心深处的笃定和信念。
二、节奏
节奏指的是能否把时间纬度拉长一点来看待创业这件事。多长算长?古人讲十年磨一剑,咱们至少不要降太低,五年磨一剑且好?多数人恨不得一年磨两剑,两年磨三剑,三年奔上市。梦想很性感,现实很骨感,一味地追求快意结果,惯性可能会导致反噬和失控。只看一天,只能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只看一个月,最多也只是天选打工人;能看一年,可以做个优秀的职业经理人;能看三年,才能具备创业者心态。
如果你要参加马拉松,教练首先会告诉你,要慢下来!特别是前面五公里,慢下来的目的是为了让你积蓄体力和找准节奏。如果前面的五公里跑的太快,节奏一定会被打乱,体力也会透支,后面大概率会跑崩。节奏是你能跑完全程抵达终点的核心。
三、周期
凡事都有其周期性,创业通常一年入行,三年入门,三年后可到收获期和盈利期。哪怕是“风口论”的雷军,如此优秀,也是遵从十万小时定律的磨练,才能有的厚积薄发。猪和飞猪的本质区别是——前者是被风吹而起,风停摔落是必然;而后者只是借东风顺势为。
荀子讲:“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快和慢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节奏,前提是不着急、不害怕、不焦虑、不断行。如果你种了一棵树,你可以施肥浇水,可以灌溉养分,可以引沐阳光,但是不能拔苗助长。
从前慢,车、马,邮都很慢,一事便一生。现在快,欲、念、心都很快,一生难一事。
生活和事物的本质从来都是一样,真理和大美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和空间的转换而改变。事物的规律从来都是一样,能变的是俗,永恒的是道。愿我们都能与己与人,不赶时髦,争取做务真务实、守道守恒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