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到孩子的自信心培养,身为父母的似乎都有话说。
对父母而言,自信被公认为孩子最重要的素质之一,被公认为有出息孩子的标配。
自信的孩子往往都会被看好,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中。
因为拥有自信,意味着即使眼前困难重重,也不会轻易退缩、言败,即使不被别人看好,也不会轻视自己,而轻易放弃。
自信的孩子似乎总是自行配载了坚毅和恒心,自带一个高起点。
于是,在通往成功的路上,总能一往无前。
信心满满时,似乎连“运气”都是那么通情达理地站到自己一边。
结果总能如预言所言,相信的成功,最终得到验证。
即使不能成功,体验到失败,但是这也并不会即刻让人灰心,并妄自菲薄,让下一次成功也变得不可能。
自信心的功能如此强大,这也让培养孩子自信成为所有父母的共识,成为父母教育中又一个重要的课题。
然而,让我们始料不及的是,当我们开始对“自信”这一特质进行“培养”的时候,其实陷入了一个并不为自己所知的怪圈,陷入了一个矛盾的逻辑。
开头就开得不是一个好头。
你在刻意培养孩子自信之时,往往却是在对孩子不相信之下。
于是,你的逻辑就是,
因为你不相信孩子能建立信心,所以才会去考虑培养孩子信心啊...
因为担心孩子没信心去完成这个任务,所以才要提前加强啊…
因为这些,所以孩子需要加以指导教育,加以教育指导,借此改变孩子缺乏自信的现状啊…
这个看似很有道理,其实很不讲理!
在不相信之下,当然就会预设孩子会退却,会做不好,不相信孩子能完成他所要去完成的任务。
你已经对孩子了产生怀疑,孩子也就逐渐开始坚定对自己产生怀疑。
怀疑之下,孩子所体验到的就只有自卑。
在自卑之下,孩子是看不到有未来,何来自信?
当看到了一个没有希望的未来,他们在当下的任何努力都逐渐在自我否定之下失去动力,最终彻底沦为退缩,怯场,胆小的孩子,就如你担心的那样,在困难面前,一败涂地。
在不相信孩子之下,自信心培养的逻辑就变成了这样。
于是,当所有的工作都在不相信孩子的信念下去指导实施,在不相信孩子的信念之下进行,孩子自信心的塑造基本就失去了根基,如同掩耳盗铃。
因为,怀疑如果成为了一种信念方向,你看到的就总会是孩子做得不好的一面。
因为,为了所谓地让孩子在不自信方面得到提高的时候,你所盯着孩子看的也都是孩子不擅长,无法表现出自信的方面。
此时,作为父母的视角自然就全部放在了孩子的负面表现之上,因为你认为只有发现缺陷才能提高。
但你在保持发现不好的时候,其实也正在强调孩子的不好,也就时刻提醒着自己看到孩子的不好。
孩子在你的信念下,就习惯性忽视做得好的地方,强调自己做得不好的地方,只看见自己做得不好的地方。
孩子在这种选择性失明之下,连“我”都荡然无存,那自信可何处安生?
结果,你越是试图把孩子做得不好的地方拿出来纠正时,孩子越是感觉到除了纠正就只有纠正。
你关注教导孩子如何改,孩子却关注自己在教诲之中被揪出的不好,而不会去关注你的教导。
因为孩子已经被伤及到了自尊。
孩子就这么在你灾难性的预设之下,让事情走向所担心,所害怕的方向。
你对孩子的“培养”越多,孩子发现自己的做得不好地方就越多,孩子的挫败感就越强。
这些不好渐渐的淹没了孩子的正向体验,淹没掉了自我意识,这让孩子本可胜任都无法胜任,更失去了扭转的动机,被动而失去活力。
因为你根本就不相信他能行。
这其实陷入了头疼医头,脚痛医脚的误区。
那如何能让孩子发展出自信呢?
其实,当你相信孩子时,孩子就会相信自己,产生自信。
相信之下,你的肯定鼓励赞扬一定多于挑毛病。
相信之下,孩子就会自我肯定,总会干得漂亮,没毛病。
相信之下,你更多的是看到孩子的未来,孩子也会自然放眼自己的未来。
相信之下,孩子体验到最大的尊重。
相信之下,孩子在当下困难中就不会没有退路,信心逐渐自我强化而形成。
此时,在未来面前,当下发生就不会绝对,只会成为通往改变的一道门和坎,而已。
这让期待中自信的孩子,成为现实中自信的孩子,顺理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