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急疹(Exanthem subitum or Sixth disease))简称“婴儿玫瑰疹(Roseola Infantum)”,有些家长称之为“小儿急疹”,一般是绝大多数宝宝的第一次发烧经历。它是一种让爸爸妈妈难以捉摸的疾病,因为疹子长出前宝宝会发烧。宝宝一发烧,爸爸妈妈通常乱了手脚,物理降温怎么都退不了烧,不停地喂美林或泰诺,于是抱着宝宝去医院,医生也难以确定是否是幼儿急疹导致发烧。爸爸妈妈担惊受怕熬过三四天后,发现宝宝突然退烧了,身上长出不少疹子,这时才知道原来是幼儿急疹。
面对幼儿急疹要沉住气,幼儿急疹虽然伴有高烧,但爸爸妈妈也要沉住气。它还是有一些蛛丝马迹的症状或线索可以捕捉的。
什么是幼儿急疹?幼儿急疹是怎么发生的?
幼儿急疹是婴幼儿常见的发热出疹性疾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季发病者居多,无性别差异,发病多在2岁以内,尤以1岁以内最多,是一种较轻的传染性疾病,传染性较弱,一人一生只得一次,成年人不得,发病多在2岁以内,尤以1岁以内最多,潜伏期一般5~15天。人类疱疹病毒6、7型是引起幼儿急疹的病原体,人类疱疹病毒6型是年幼儿急性发热性疾病的主要致病因子,其重要性在于能引起类似极严重疾病的急性高热,并能诱发高热惊厥。
幼儿急疹的临床特征是持续高热3~5天,然后骤然退热并出现皮疹,即“烧退出疹”或“热退疹出”(应该理解为“在退热过程中出的红疹,出了疹体温慢慢就恢复正常了”,有些孩子不是一出疹体温就立刻正常的)。
宝宝急疹,就是人们常说的“烧疹子”,是通过呼吸道传染,常常在托儿所内传播,患儿突然高烧,体温可升至39~41度。患儿虽有高烧,但精神很好,有的可有轻微咳嗽、呕吐、腹泻等症状。高烧一般持续 3~5天,体温便突然下降,在体温下降时出现皮疹,即热退疹出或疹出热退。
疹子的特点是全身散在小红斑点,躯干较多,宝宝的胸部和头颈部出现玫瑰色斑丘疹,周围绕以红晕,类似风疹、麻疹或猩红热,面部、肘膝以下较少。皮疹在24小时以内出齐,经过1~3天就可以完全消退。疹退后不留痕迹。这在医学上称“热退疹出”,是幼儿急疹的特有表现。出疹子的同时伴有脖子、耳后、枕后的淋巴结肿大,但无压痛,热退后持续数周逐渐消退。
大部分宝宝在出生后6个月至1岁半期间会出现幼儿急疹,其中以6~8个月大的宝宝最多,临床发现有些4~5个月左右的婴儿亦有发病。6个月之后,宝宝从母体带来的免疫力基本消失,因此这段期间最容易受病毒感染。如果健康的宝宝第一次发烧,时间在满6个月之后,且突然烧到38℃以上,很难退热,爸爸妈妈首先要考虑宝宝是否得了幼儿急疹。这时,爸爸妈妈先要沉住气,不要一次次地抱着宝宝往医院跑,以免造成交叉感染。
幼儿急疹在皮疹出现以前,诊断较为困难,容易被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给予消炎、退烧等治疗。家长不必担心,不会耽误患儿的病情,因为幼儿急疹一般很少有并发症,是一种急性而预后良好的出疹性传染病,患病后不需要特殊治疗,只是对症处理。现代医学是这么认识的。
为了早期了解是否是幼儿急疹,应该先到医院明确诊断,完善血常规、CRP 检测,了解是否是病毒感染,并遵医嘱,按时给小儿服药,在病情无大变化的情况下,不必因发热不退而天天跑医院。应注意多给孩子饮水,要饮热水,或热米汤,让孩子出汗。只有出汗,体温才能退。
血常规、CRP该如何初步判断是否是病毒感染?
这个是最基本的检查,一般如果患儿反复发热,医生都是会安排的,以利于早期发现严重疾病,血常规里有几个基本的参数,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红蛋白、血小板,对于病毒感染而言,白细胞总数下降或正常或稍偏高,但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一般不高,分类以淋巴细胞比例占优势,根据幼儿急疹好发的年龄段,一般中性细胞百分比不超过50%,这是小儿血象的特点,为什么会这么说,因为很多医院没有各年段的血细胞总数及比例的参考值, CRP是C反应蛋白的简称,是一种急性时相蛋白,一般细菌感染时升高幅度大,病毒感染则正常或轻度升高,所以需要医生结合临床情况、检验结果去判断。
幼儿急疹要注意与其它发热出疹性疾病鉴别
时常在门急诊见到家长抱着满身红疹的孩子来看,家长不等医生开口便问“医生,我孩子是否是出麻疹;我孩子是不是药物过敏,好吓人的”之类。所以还是要对家长朋友做一个简便的普及。
发热与出疹并见的疾病在小儿时期并不少见,在这里主要介绍常见的几个:
1、麻疹 发病年龄有重叠的地方,它的特点是“热盛疹出”,即出疹与高热同时存在,与幼儿急疹相反,麻疹的疹子是高烧时出的,典型的是高热3天,出疹3天,疹退3天,在出疹前会有明显的流涕、流眼泪、眼晴红,口腔会有白斑(简称麻疹粘膜斑)。当疹出时热势更盛,其疹子的发出一般是从头面、发际开始,遍及全身,出疹时间也比幼儿急疹长。
2、风疹 出疹前已发热6~24小时,发热同时发疹,发热较轻。一般38℃左右,伴见咳嗽,特殊的皮疹细小如沙,色淡红,并有枕后淋巴结及耳后淋巴结肿大。它的特点是发热1天,出疹1天,退疹1天,简称“三日疹”。发病的患儿年龄以幼儿居多,也可见于学龄儿童。与本病鉴别主要是出疹时间,疹形及年龄。幼儿急疹是好发于1岁以内的小婴儿,皮疹鲜红,疹形比风疹大,且为热退疹出。
3、药疹 是药物过敏引起的,有服药史,不一定发热,血常规淋巴细胞不升高。
幼儿急疹的治疗
(一)现代医学
1、如果其他症状不明显,进行物理降温即可。
2、对症处理:服用退热药物(物理降温:美林(布洛芬混悬滴剂)、泰诺、百服宁等药物降温),合理辨证使用中成药。
3、温度太高希望家长就诊处理,防治宝宝发生高热惊厥。惊厥用药不适合家庭使用,所以不多介绍。如果出现抽搐,请及时予以按压人中、合谷等穴,并注意防止舌咬伤。
4、特别提示:幼儿急疹勿需使用抗生素,抗生素无效。相反,使用抗生素可能引起其他问题。
(二)中医对本病如何认识,有没有优势?
上述内容讲述了现代医学对本病的认识,那么接下来看看中医学如何认识本病的。
由于本病皮疹形似麻疹,病发于婴幼儿,故中医学称“奶麻”、“假麻”,其病因是由于外感风热时邪,郁于肌肤,与气血搏结所致。属于“外感热病”的范畴,中医最擅长治疗发热,中医早期介入,可以缩短部分孩子的发热时间,利于疹子的透发。
中医治疗早期治宜疏风解表,出疹期宜清热凉血及时退烧,没有其他特殊处理方法。中医认为本病初起多因外感时邪,郁于肌肤与气血相搏,外发肌表。故应采用疏表清热之法。应用这种方法可以起到促进退烧,防止留有余邪的作用,水煎后每日分3~5次服用,每次喝30―50毫升。
值得一提的是中药的熬制,这种药性的药物应先用水浸泡半小时,待开锅后,微火熬15分钟即可,这样可以保存药性,使药物充分发挥作用。另外,推荐中医的中药熏洗疗法,利用“中医的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有助于退热,既发挥中药的疗效,亦利用了物理降温的作用,一举双雕。因此,建议尽早中医介入治疗。
幼儿急疹护理不用慌
幼儿急疹属于良性疹子,自限性疾病(不用治疗即可痊愈),没有特效抗病毒药,爸爸妈妈无需惊慌,一般不需要使用药物治疗,只需给宝宝物理降温即可,同时减少户外活动,多喝水、多休息。正确护理的意义大于药物治疗。
具体的护理方法如下:
1、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可以开空调,注意温度和湿度,避免过冷过热。尤其在炎热的夏天,正常人均需要开空调来调节室内温度,而孩子感冒时当然也需要调节室内的温度。只要室内的温度调节的合适,白天可以调节在27~28度之间,晚上可以调节在28~30度之间。只要冷风不直接吹在孩子的身上均可。可根据家中空调情况调整。
2、让宝宝多喝白开水。如果宝宝不喝,可以适当地添加一些蔬菜汁或水果汁等有味道的东西,注意不能是凉的。不建议给宝宝喝糖分较高的糖水。宝宝此时食欲不佳,喝了会影响宝宝食欲。
3、吃易消化食物。已经可以吃固体食物的宝宝,此时应吃流质或半流质饮食,要注意营养丰富和均衡,适当增加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B的食物。
4、保持环境安静。发烧时宝宝需要多多休息,家里不要太吵。注意定期开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睡觉时被子不能盖得太厚,不利于散热。
5、保持皮肤清洁卫生、提倡温水擦浴或洗温水澡。经常用温水湿毛巾,拧得稍干后,给宝宝擦去身上的汗渍,重点擦脖子、胳膊、前胸、后背、大腿等部位,位于肘窝、腋窝、颈部的大血管部位要多擦几下,防止着凉同时防止出疹时受到感染。注意不要用白酒或酒精擦浴,防止酒精中毒,这种方法已经淘汰。
6、满足宝宝心理需要。发烧时,部分宝宝可能很赖妈妈,希望一直依偎在妈妈怀里。请妈妈尽量满足宝宝的心理需要,有利于疾病康复。
7、注意观察宝宝。看宝宝是否有其他病症出现,如果体温降不下来,或是高温引起抽搐之类,或是反复发烧超过三天,不管是不是幼儿急疹,都要及时去医院检查,以防延误治疗。我个人建议,一般如果有高热的情况,建议完善血常规、CRP检测,筛查一下,必要时再复查
预防
在预防方面,家长朋友们要注意以下几点:周岁以内的小儿形气未充,发育不完全,抵抗疾病的能力差,所以不要带孩子去串门或公共场所。因为公共场所人多,细菌及病毒在空气中的密度相对比较高,这样小儿染上疾病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周岁以内小儿饮食一定要有规律,在能添加副食后要注意蔬菜的摄入。
中医认为脾胃为人的后天之本,饮食规律、丰富,纳食正常才能促使小儿很好的发育成长。身体强壮后,抗病能力自然会增强;在小儿发热期间,应多给孩子饮水,以温开水为佳,不要喝葡萄糖水。因为小儿发热时食欲欠佳,葡萄糖水会进一步影响小儿的食欲,不利于疾病的康复。
在饮食上以清淡为主,肥甘厚味会使气机壅滞,影响脾胃运化、消化功能;患病期间小儿体虚,应特别注意避风寒,慎勿汗出当风,那样会招受新邪而致病情反复。小儿发热汗出时,可用温热的湿毛巾或柔软的干毛巾给孩子擦拭,这样既可散热又很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