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8.9
恐惧是对应未知之威胁的一种不自觉反应,当还在于我们本能的生之欲求。
而无知的可怕则往往指陈于类化的彼此队里之剥夺的残忍是多余的放肆(也带有我们差别化关照/观念的价值预设)。
本能无忧善恶是非,主观的秩序才给到判断的抉择化取舍的倾向性认同与否的概念强化之比附的自主担待化作为及其受用。
关系也是给到环境的一种反应有效。
2012.5.23
最真诚的眼泪是伤心时的无助以及感动时的升华,前者是悲后者有喜。
流泪源自情之真切,同时也表明了人的脆弱——而这才是真正的人性的表现,是强弱的转化,合成体而非绝对的冷酷无情。
同时眼泪也是一种后悔的呼唤,是对于未有的善和已有的错的否定,是改善未曾实践的一种奠基,至于(纵然)后续会不会做,则是后话。
凡事必出有心,就看在是否值得与否了,更在于选择的对象——亦即任何一种伤害——强加到自身头上的不适应,大多数情况却都是来源于自己的抉择。
不能适应承担既定的结局才使我们在脆弱的玻璃珠下释怀,看来修为亦即不适应的逆化,才成就了思想与艺术的创造、创作。
是不满是抗争,是自己的觉醒。
幸福即是延续(减少)苦痛的经历,当她被重新强加或者复兴时,对抗的翻盘便会产生,这是不适应的扩大即建立新秩序,是时代衰落的表象。
善即导向秩序,是一种共有的自足,恪守制约——克制自我、克己复礼。
不过分——无过分的奢望才能减少不必要的痛苦与烦恼,亦即宗教的创造源自于认得不自明,是盲目的自我膨胀,外化的无限依赖,只会促成不良的循环,是人性贪婪的悲剧。
真正的悲剧不是来自于未可知的而是源自不可抗拒。
是未能反抗的执行力,是被权力的直接表象,是束缚的自由,机械的自由。
诉诸于命运是自我怠惰的无能。认可,是放弃,至少是心理消极的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