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遂为母子如初。
译:
郑庄公进了隧道,赋诗说:“在大隧中相见,多么快乐啊!”姜氏走出隧道,赋诗说:“走出大隧外,多么舒畅啊。”于是作为母子像从前一样。
赏析:
郑庄公所赋的“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与庄姜所赋的“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二者合起来,就是一首诗。从这里可以看出古代诗歌的一种创作方式,即贵族们在特定场景(宴会、郊游、游猎)下,各自赋诗,而后由乐官整理为完整的诗篇。本文的这两句诗,也是文献中可考的最早的有创作时间、创作作者的最早的诗歌。
“遂为母子如初”一句,如果指母子和好,那就属于用词不当。因为母子之初,是庄姜千方百计要推翻庄公,而庄公则期望庄姜“多行不义必自毙”。母子如初,则母子又回到互相厌恶而表面维持的状态。
2 秋七月,天王使宰咺来归惠公、仲子之赗(fèng)。
译:
(隐公元年)秋季七月,周平王派遣宰咺来赠送鲁惠公和仲子的吊丧礼品。
赏析:
诸侯去世后,向天子及其它诸侯告丧,天子和诸侯按礼仪赠送吊丧礼品。而此时鲁惠公已经下葬,天子的礼物来迟了,而仲子还没有死,天子的礼物又出现了错误。因此这属于王室严重失礼,所以《春秋》直接写了宰咺的名字来讽刺此事。当然,王室如此失礼,一个重要原因,可能是王室没有财力,直到此时才凑齐钱物,制作好车马之赗。这也可以从隐公三年,周平王死后无钱下葬,需要向诸侯求赙来佐证。
3 有蜚。不为灾,亦不书。
译:
(八月),有蝗虫,没有造成灾害,因此《春秋》没有记。
赏析:
蜚,椿象一类的昆虫,一说即负蠜。然而在左传中,出现了两次次“蜚”,另一次为庄公二十九年“秋,有蜚,为灾也。凡物不为灾不书。”
蜚通“飞”,即能飞的昆虫,而出现在八月的能飞的昆虫,而且能造成灾害,当为蝗虫。即左传中的“蜚”,是蝗灾。而不是所谓的蜚盘虫。
4 十二月,祭伯来,非王命也。
译:
十二月,祭(zhai)伯来,并不是奉了周王的命令。
赏析:
祭伯来,属于诸侯之间的走动,而祭伯此时在王室任职,因而祭伯来之前本应当向周平王报告。而本文记载没有奉命,说明此时畿内诸侯已经不听从平王的命令了。这与鲁国贵族不听从鲁隐公命令的情况,如出一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