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期两周的国培学习,我们聆听了王聪聪、郭亚清、杨海静、闫艳芳四位名师的精彩课例及讲座;学习了王婷婷、夏清强、吴建芳等四位专家的报告;4天水寨小学语文小组研讨。让我正视听、悟真理、明方向,国培计划专家团队为我们奉献了一场场思想盛宴、文化盛宴、精神盛宴。诸多的感触凝结为以下二点:
1.增长见识,明确差距。四天的学习我认识了很多名师专家。专家们或儒雅、或激昂、或达观、或奔放的授课,我们敬佩着;当聆听老师们一次次精彩的学术报告时,我们激动着;当老师们以博大的胸怀无私展示自己的科研成果时,我们感动着;当老师们以智慧的灵光牵引我们心中的泉思时,我们兴奋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四天来,我们在潜移默化中吸取着知识,汲取着力量。
专家名师的博学让我们仰视,同行们的敬业乐业专业则让我敬佩。他们精心设计的课例让人感叹思维之奇妙、构思之精巧。正是有了对教育的热爱与执着,才会有心甘情愿的付出,精益求精的追求。在国培学习中,我悟到了“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真正含义。
2.重构三观,颠覆自我。有人说,一个人成长的途径有两种:一是“读万卷书”,二是“行万里路”。其实,人的成长还有第三种路径,那就是“听君一席话”。四天的讲座虽然不致于完全颠覆我原有的认知,但是已形成巨大的冲击力,要想打破瓶颈,继续成长,必须先“打碎”自己,打碎原有的认知、原有经验,重构自己的教育观、学生观、课程观。原有的自己可能有一些实践经验,有自己原生态的教育观、学生观、课程观,但是缺乏梳理、系统,以致自己的教育教学主要是凭着感觉凭着经验,没有形成系统的教育思想。吴建芳教授的报告都是有自己独到的视角、系统的理论、开阔的视野;王婷婷老师、闫艳芳老师、郭亚清老师既有理论的高度,又有案例的温度,让我反思我的教育、教学、课堂,让我逐步梳理自己的教育观、学生观、课程观。
国培学习是个新的平台、新的起点,是专业成长路上又一个更高规格的“加油站”,我将以此为契机,规划好今后自己的专业成长路径和发展方向。
1.坚持阅读,沉淀自我。一个人的阅读史也是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一个不阅读的教师是不可能教出爱阅读的学生,一个没有丰厚的文化底蕴的教师,根本不可能给学生的生命铺上一层温暖的、纯净的底色。王婷婷老师做了《班级之美 美在书香》的报告,王老师的学识之广博、视野之开阔、思维之深刻彰显了“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真正内涵。我将克服种种困难继续坚持阅读,做好阅读计划、做好阅读笔记。争取每周泛读一本书,每月精读一本书。
2.坚持反思,丰厚自我。有人说,反思+经验=成长。深知反思的重要性,但是始终不能坚持,我要坚持目标、问题、原因、改进四个环节的反思结构,使教学反思的写作有实效有意义。其实,我深知,坚持写反思关键还是恒心和毅力。要真正成为专家型、研究性教师,反思是必备的环节,能够快速成长的名师都是善于反思、不断总结提升的教师。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教学反思实质上是一种自我挑战和超越,要丰厚自我,必须让反思成为学习习惯、学习的方式和提升的路径。
荀子曾说:“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两周的学习,专家们分享的信息量巨大,冲击力超强,无疑是一次头脑风暴、精神洗礼。需要我们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消化吸收、反思、运用、提升。我也想警醒自己:“走向名师是异常艰难的,这个过程是炼狱般的自我训练与自我发展,是在不断的突破瓶颈,突破自我发展的天花板,需要我们深层次的内生动力,这种内生动力来自于理想信念,来自于教育情怀,来自于大格局与大视野。”
教育本身就是一场修行,名师的成长过程更是一场漫长的修行,希望在一次次修行中成就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