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前几天就下定决心封笔一段时间的,因为右边肩周很疼,准备修养一段时间,但是周五晚上打了一会儿羽毛球,又上了两天的运动工作坊,干了一些体力活,竟然痊愈了,也又有了侥幸心理继续写每天早上的随笔。
一个人对自己最大的忠诚应该就是对自己节奏感的恪守,这种恪守成规成为一种惯性,也就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一种行为模式、一种人生态度。最终,成就我们或者毁灭我们的就是这种生活方式。而并不是取得了某个突发的人生成就或者成果,那只是世俗评价的标准,但是基于一个人本身的标准只有一条那就是会以怎样可以把握的方式离开人世。
我曾经写过一篇"一个人选择怎么死就会选择怎么活",当然对那些排斥死亡,不接受人生宿命,对自己人生没有把控感,对自己放任自流的人,某种程度也是同样的道理。不接纳不好的,也不会坦然接受好的,更何况生与死是唯一不能避免的,都不能坦然接受,不知道什么是自己可以真正接受的,估计也没有什么吧。
言归正传说说最近两天的工作坊,我是一个有着"学习"、"思维"和"链接"天赋优势的人,所以,对学习这件事情而言是我最喜欢的放松的一种方式,反而一般人以为的休息本身对我而言我会觉得很浪费时间,除了睡觉。
这次工作坊的目标只有一个:结识一位可以佐证我某些猜测的运动导师和适合推广的课程。所以,全程我很积极地参与体验和思考,练习我平时和多多的沟通,以及对她和周围孩子的观察,我非常认可洪伟老师的理论体系和他的做法,也找到了我们可以合作的点和有可能的合作方式。
而关于游戏本身,理论是根基,因为现在的人们是"科学"的信仰者,即便一个简单的游戏真的对孩子有莫大的帮助,如果不把这个道理给不懂这个道理的父母讲明白也是及其困难的。
通过洪伟老师的分析,庆幸我们小时候似乎接受了中国自古以来最好的教育,首先国泰民安,再者山清水秀,还好物质匮乏,那些跳格子、跳皮筋、滚弹珠、滚铁环等等的似乎上不了大雅之堂的游戏,竟然被他拿到国际感统教育大会上分享的时候,惊呆了国际感统教育大咖们的下巴,完全折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和精妙,这么精英的教育竟然可以做的这么亲民,这就是我们老祖宗的智慧所在吧。
再说说现在孩子们之间流行的各种游戏也是有着他们的精妙之处,只是父母们被教育的迂腐和功利主义,不愿意让孩子大量而充分的玩,过早崇洋面向未来的教育,但忽视了面向未来的不仅仅是孩子的脑子,而是孩子的身体是否待机足够长的时间去支持孩子的脑子抵达未来。
如今,我们的男明星越来越女性化,我们的大学生越来越宅,我们的孩子跑都跑不动,以及自己逐步隆起的大肚腩,时代毁不掉所有人,但一定首先会带走待机时间不够长和内耗太大的那批人,那可能是你、是我、是我们的孩子。
当资讯泛滥的时候,不是谁知道的多谁获胜,而是谁处理数据越精准越有机会,但处理的精准需要的是处理信息的硬件和软件之间的兼容性,也就是身体素质与感知系统到直觉的统合,这也许是未来机器人唯一不能取代的。但却有可能被自己父母葬送的能力,加之被各种打着教育在阻碍孩子身心成长的组织和机构,对父母的要求达到了史无前例严峻的时刻,现在大学毕业失业的孩子们,父母要负一部分的责任;如果未来十年孩子毕业变成无以为用的大活人,现在的父母要负一大部分责;未来二十年孩子进入社会成为无用之人,现在的父母要负百分之百的责任。
作为父母,就是要尽己所能地帮助孩子扫清他成长路上的各种障碍(但不是帮他做所有的事情,而恰恰是力所能及找更多事儿给他做,特别是力气活)。用符合孩子身心脑发育的需要去培育面向未来的孩子,功能决定能力,功能好不好要靠父母养,能力行不行可以找外部支持。
功能是根基,能力是成果。
无根之树,无法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