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为人母的原因,现在生活中总会很容易和亲子关系上很多的联想。读完《追风筝的人》,准确的说是在读它时也不例外,一次次地想到——
父母之为子女,千千万万遍
也许是身为人母的原因,一打开书开始读时,阿米尔和他的父亲让我想到的第一个问题是亲子关系问题。阿米尔一直儿时一直没有说过把哈桑当朋友的原因,我觉得除了种族、社会阶层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他的父亲。没有母亲的阿米尔一直渴望父亲的关爱,独一无二的父子亲密,而他的父亲却总是对他失望,准确的说应该是表达方式的问题。至于父亲犯下的错误以及他想要救赎所做的一切,都不是理由。阿米尔从小就缺乏了母爱,父亲甚至没有给他一点温暖的关于母亲的回忆,所以阿米尔只能去母亲留下的书籍中寻找安慰,也许只有当他捧起那些母亲看过的书时,才能找到一点点安慰;所以当他多年后寻找索拉博时,偶遇母亲生前同事时异常欣喜,恨不得多留一刻再多留一刻能多找到些关于母亲的记忆。
因为父亲的关爱和陪伴对阿米尔来说是件奢侈品,所以当父亲给哈桑任何关怀,哪怕提到哈桑,阿米尔心里都会有敌意。因为他只是个渴望父亲关爱的小孩,他有错吗?没有!所以他没法把哈桑当成真正的朋友,即使他内心深处早就当了,但嘴上没有。当他面临风筝节上发生的悲剧时,由于恐惧,胆小,更由于他自己所说的,相信了得到任何东西都是要付出代价的,哈桑就是他得到父亲肯定与关注的代价。也正是由于他有这样的想法,所以他日日背负着这个重压。其实,我赞同拉辛的说法,阿米尔太苛责自己,他当时只是一个小孩子而已。
阿米尔一直觉得自己的出生让父亲失去了母亲,所以父亲才对他冷漠。他甚至觉得父亲建孤儿院,给予那些孤儿的帮助都比他对自己的关怀多。父亲对他的哪怕一个眼神,都可以让他高兴或者手足无措许久。每次父亲陪他出去玩时,更是让他珍惜,珍惜到不希望任何人打搅,尤其哈桑。
故事的前半部让我看到的就是一个在拼命追逐父亲关爱的孩子,这关爱和金钱、物质都无关,只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的关怀。这种巨大的渴望,使哈桑对阿米尔的“为你,千千万万遍”也只能退后。
阿米尔对哈桑的内疚恰恰说明他心里早就认定了这个朋友,否则他怎会如此内疚呢。
阿米尔对父亲也是“为你,千千万万遍”。
故事的下半部分,逃往美国开始,我们确切地看到了阿米尔父亲为了阿米尔的“千千万万遍”。父亲并不是真的对阿米尔冷漠,只是他的内心装着对哈桑更大的内疚,如拉辛后来说的,他觉得阿米尔得到了很多,而哈桑没有得到应得的,所以他对阿米尔才少了温情的关怀和表达,希望他能成为真正的男子汉。所以我们看到父亲为了阿米尔想尽一切办法逃往美国,为了他去不辞辛苦去工作,到最后凭着最后一些力气,为他提亲,为他高兴……
一直以来,父亲对阿米尔何尝不是“为你,千千万万遍”呢。
看看现在,我们的父母,对孩子的爱的表达方式都正确吗?
现在的各种家庭教育和亲子问题层出不穷,当然,这样的问题,任何社会制度,任何年代,任何国度,都有。
每个父母,为了孩子都心甘情愿“千千万万遍”,只是有的方式不对,如先前的阿米尔父亲;有的醒悟太晚,如哈桑的母亲。
《追风筝的人》再一次让我看到,同年的经历对人的性格的影响。为人父母,有多少人能早点醒悟呢?每天为了生计而忙,为了自己而忙,甚至一心觉得牺牲了自己的种种为了子女而忙,而我们有多少人关注过,我们的方式是否正确?有多少人在意过孩子的内心?
愿我们父母之为子女的千千万万遍,能够趁早正确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