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千千万万遍
——读《追风筝的人》
“为你,千千万万遍。”哈桑对阿米尔说。
“为你,千千万万遍。”阿米尔对哈桑的儿子索拉博说。
这是爱的告白,也是爱的承诺。
广袤高远的天空,雪花蹁跹,空气凛冽而清澈,孩子们奔跑着,欢呼着追逐风筝。阿富汗传统风筝节上哈桑协助阿尔米赢得了比赛,哈桑为阿米尔跑去追逐那只能换来父亲的肯定与爱,标志着胜利与荣誉的风筝。
捧读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赛尼风靡全球的经典之作《追风筝的人》,沉浸其中,忘了吃饭,忘了光阴。当读到“他的橡胶靴子踢起阵阵雪花,已经飞奔到街角的拐角处。他停了下来,转身,双手放在嘴边,说:‘为你,千千万万遍!’然后露出一脸哈桑式的微笑,消失在街角之后。”我的眼泪潸然而下,心疼小小少年哈桑的懂事、单纯、善良,为哈桑谦卑、正直、无私的爱而感动流泪。
作者采用倒叙、插叙的方式展开故事情节,主人公阿米尔出生在阿富汗一个富贵家庭,母亲在生他时难产,深爱着母亲的父亲陷入深深的哀伤之中。父亲对阿米尔非常冷漠,他以为父亲把他当作害死母亲的罪魁祸首而无视。他害怕父亲又渴望得到父亲的爱与关怀,他百般表现迎合父亲,可父亲洞悉一切,仍然不肯为他露出一丝笑脸。反而对仆人阿里的儿子哈桑赞赏、爱护有加。虽然得不到父亲的爱,但忠实的仆人哈桑无私的爱着他的小主人阿米尔,像忠诚的卫士守护着他。阿米尔是自卑的,怯懦的,除了读书写作,身份显贵外,他处处不如哈桑。他很困惑自己的父亲为什么如此的偏爱仆人哈桑,他恨哈桑拥有太多的优秀品质,对自己的爱亦无可挑剔,他不惜百般捉弄哈桑以求得心理的平衡。
那个阴暗的小巷,三个人挥舞着不锈钢拳套将哈桑围在墙角。为了保护阿米尔的风筝,忍辱含愤地遭受着恶霸阿塞夫的强暴。衣裤被撕破,布片在凄风中上下翻飞,发出无声的控诉,两腿间滴下的血在雪地上瞬间变成黑色,而他怀中的风筝完好如初,没有一丝污渍破损。在小巷拐角阿米尔眼睁睁地看着哈桑遭到性侵,胆小怕事、自私怯懦的阿米尔不敢伸出援助之手,狼狈逃离。而哈桑什么都没说,甚至没有一滴眼泪。相形之下,阿米尔更是自惭形秽,深感愧疚、自责。阿米尔的痛苦、压抑无处释放,他想方设法挑衅哈桑,期望他打自己一顿,以此减轻内心的负罪感,可哈桑什么都没说什么都没做,一如既往地默默伺候他的生活起居,哪怕阿米尔用石榴扔得哈桑满身血红,他也只是轻轻问阿米尔“是不是这样就感觉好些了?”
哈桑的存在成了阿米尔挥之不去的梦魇,他食不知味、夜不安寝。为了减轻心里的负罪感,达到逼走哈桑的目的,他诬陷哈桑偷了他的钱和手表。一向诚实的哈桑居然承认了,聪明的哈桑知道阿米尔的心思,他一直都知道。离开是最好的成全。
阿里带着哈桑离开了阿米尔家。不久俄罗斯大举进攻阿富汗,烽烟四起,喀布尔生灵涂炭。阿米尔跟着父亲逃往美国,并在美国完成学业娶妻成家,成为了作家。除了妻子曾经年少失足无法生育是个遗憾,一路走来似乎顺风顺水。但是少年时的噩梦如影随形,没有一天阿米尔不是在自责悔恨中度过,他始终无法原谅自己当年的自私、懦弱和对哈桑的诬陷与背叛。
一天他接到一个电话:“来吧,这儿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爸爸的生意合伙人拉辛汗说。
为了爱,为了救赎,他回到暌违多年的故乡,却惊闻阿里、哈桑夫妇已死于塔利班的枪炮之下。从而揭开一个惊天秘密,哈桑竟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弟弟。他痛苦,懊悔不已,这一切悲剧因他而起,他需要赎罪。阿米尔终于站立起来,坚强勇敢地冒着生命危险去寻找哈桑的遗孤——索拉博。
父亲的悲剧在儿子身上重演,对父子俩施暴的塔利班头子阿塞夫成为了儿时哈桑嘴里的“独眼的阿塞夫”,为此阿米尔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肋骨断掉几根,严重的气胸,嘴唇也伤成了哈桑式的兔唇。他成功救出了索拉博,带回美国,当成自己的亲儿子抚养。
可是饱受蹂躏的索拉博成为了“可怜的小哑巴”。“索拉博的沉默既不是来自洞明世事之后的泰然自若,也并非由于他选择了默默不语来秉持自己的信念和表达抗议,而是对生活曾有过的黑暗忍气吞声地照单全收。”
人生就是一场轮回。为了索拉博的那抹微笑,就像当年哈桑为了阿米尔奋不顾身,阿米尔义无反顾地去追寻那只投射着人性光辉的风筝。
广袤高远的天空,雪花蹁跹,空气凛冽而清澈,孩子们奔跑着,欢呼着追逐那只代表着胜利与荣耀的风筝。
只有看到风筝,索拉博的眼里才能闪现一丝亮色。
“你想要我追那只风筝给你吗?”阿米尔问索拉博。“为你,千千万万遍。”阿米尔说。
“我追。
一个成年人在一群尖叫的孩子中奔跑。但我不在乎。我追,风拂过我的脸庞,我唇上挂着一个像潘杰希尔峡谷那样大大的微笑。
我追。”
为你,千千万万遍。
为爱,救赎。
我们都是那个追风筝的人,亲情、友情、爱情,生命不息,追逐不止。(一诺)
ËyT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