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六合为一
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为内三合也;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外三合也。内外如一,谓之六合。
左手与右足相合,左肘与右膝相合,左胯与右肩相合,右者与左也然,以及头与手合,手与身合,身与步合,心与眼合,肝与筋合,脾与肉合,肺与皮合,肾与骨合。总而言之,一合无一不合,一动无一不动,五行百骸,悉在其中矣。
(介绍)外三合是为了迫使周身肌肉以压缩旋转的方式统一蓄发能量,内三合就是一个完整的以心行气压缩旋转的一气之起落的能量蓄发过程,这在前面已经介绍过了。
五行拳的各种打发中,身体左右也是相合的,即周身合一,任何部位都要合一,这也不必多说。
头与手合,手与身合,身与步合,心与眼合等,即是闭外五行而达到内外五行合一,均是为了一个目的,即让周身整体以共同的方式统一蓄发能量。一合无一不合,一动无一不动,就是内家拳要时时刻刻用周身整体蓄发能量。
此段文字其实就是对六合的发展。形意拳在李洛能先生之前为心意六合拳,强调六合。而李洛能先生将六合发展为“一合无一不合,一动无一不动,五行百骸,悉在其中”。大家如果如此理解六合,则更应该了解其本意,六合的目的是为了用周身整体生成巨大的能量传簇,并非为动作整齐划一也!
(原文)三节合一
三节者,根、中、梢也。
以人言之,头为梢节,身为中节,腿为根节;以头言之,天庭为梢节,鼻为中节,地阁为根节;以身言之,胸为梢节,腹为中节,丹田为根节;以下部言之,足为梢节,膝为中节,胯为根节;以手言之,指为梢节,掌为中节,腕为根节。换而言之,人之一身,无处不有三节。三节之动,不外起、随、催三字而已。梢节起、中节随、根节催,无有长短、曲直、参差、俯仰之病。三节之所以贵明,故分而有三,合而为一也。
(介绍)起、随、催三字,就是用周身整体压缩旋转生成和传簇能量。起、随、催合一,也就只有周身整体压缩旋转能够做到了,肌肉紧张发力是不可能做到起、随、催这样的周身整体能量传簇的。
只有内家拳的以心行气压缩旋转发力才能够将人体分为三节,三节之中每一个能够活动的部位还能继续分成三节,之所以要分三节,就是为了让每一个能够活动的关节部位都要生成压缩旋转,以压缩旋转生成并传簇能量。
起、随、催,即梢节的神意领力,中节随,根节催。内家功夫的能量生成均由百会旋转玉枕压缩开始生成,头顶的梢节带领其他梢节共同向下压缩旋转蓄力;发力时,根节的上下贯通之力就要由根节的压缩旋转逐节催上去。
梢节的起很重要,大三节中梢节起是神意领力,小三节中的梢节起是挺齐四梢之意,即内家拳体内充满的是对拉拔长的能量传簇使然。但是在刚开始习练时,体内没有对拉拔长,此时梢节就要有意引领气力,主动起,在梢节的引领之下,根节催中节催梢节才能够一气呵成。如果没有梢节的领,则三节相催则滞。这些东西在大家习练过程中会感觉到,这也是前辈大师强调“领”的原因。
将三节合一的就是力催三节的压缩旋转的能量传簇。起、随、催是指能量传簇的,不是指外形动作。
从三节来说,练不出三节的精气神的能量的、不能用三节的压缩旋转传簇能量的,就是不会内家拳的发力而还是使用的肌肉紧张发力。三节的能量蓄发才是柔劲,因为周身整体能量起于根节,所以梢节、中节都可以不要了而用于引进落空,只要剩下根节能量就可以继续打击对手,所以只有三节发力才能够不丢不顶还能够控制对手。这样的能量和力量是肌肉紧张发力所不具备的。
(原文)四梢三心合一
盖人之一身有四梢,血梢、肉梢、筋梢、骨梢是也。此四梢者一动,而能变化其常态。
发为血梢,属心。心怒生气,气冲血动;血轮发转,精神勇敢;毛发虽微,怒能冲冠;气足血旺,力能撼山。
爪为筋梢,属肝。手足之动,手抓足蹬;气力兼并,爪生奇功。
牙为骨梢,属肾。化精填骨,骨实齿坚;保齿之道,最忌热凉;冷冬炎夏,唇包齿藏;年迈老耄,上下成行。
舌为肉梢,属脾。脾醒舌灵,胃健肉长;增田气壮,肌肉成强;充实脏腑,刚柔悠扬。
三心者,手心、足心及心是也。用之手心要扣,足心要悬,人心要灵。明乎四梢增神力,明乎三心生灵气;四梢三心要合全,精神勇敢力推山;气浮心意随时用,硬打硬碰无遮拦;遇敌要取胜,成功须放胆;四梢三心归一体,运用灵活一混元。
(介绍)之所以要强调四梢,是因为涨筋腾膜、真气鼓荡要达到四梢,将四梢顶挺起来,否则就不是能量周身传簇了。但是四梢伸展除了外形动作,主要是能量传簇使然,所以不要以挺脖子、顶舌头、使劲伸展胳膊腿为挺四梢,而是要让心意抽合达于四梢。而心意抽合达于四梢不单是伸展,还要回缩,因为能量是以心为轴来回往复而对拉拔长的。
三心则是心意抽合的能量传簇使然,劳宫、涌泉通过两仪肩井、带脉生成能量传簇(气圈),均向心脏归聚内敛,所以三心都要向心意归聚内敛。(师父教我们头顶心也要向心脏归聚,所以我说的三心归聚是手心、脚心、头顶心向心脏归聚,与李洛能先生说的虽然不同,但是没有本质区别)
四梢挺与三心聚之间生成对拉拔长,周身内外成弓,三心聚涨筋,四梢挺腾膜。四梢三心都习练出来了,能量才能够周身传簇,真气鼓荡、涨筋腾膜。
记住,四梢三心的本质是能量传簇达于毫末,是需要习练出来的东西,而不是单指四梢三心的位置。如果注重于用外形动作挺齐四梢,则难免又要引起肌肉紧张发力,所以外形动作的挺齐四梢只是作出动作而不能用力,用力了就不能引领对拉拔长了。
要怎么习练出四梢三心呢?没有什么好办法或捷径,只能按部就班地按照我在《传统太极拳技击的原理、习练方法及应用》一书中写的那样习练就行,要时刻让身体细细体会能量传簇,不一定在什么时候自己就能够感悟到对错或者其他灵感,慢慢地就习练出功夫了。内家功夫就是一个时间与勤奋的积累。
心意抽合练三心归聚,五行传簇练挺齐四梢,体腔中心意抽合三心归聚与五行传簇鼓涨的能量对拉拔长,体腔中的对拉拔长传簇到四肢,就会逐渐涨筋腾膜、真气鼓荡。
(原文)步法手法及五恶
步法者,寸步、垫步、剪步、快步是也。一尺远近则用寸步;三五尺远则用垫步;六七尺远则用剪步;丈八尺远则用快步。步法中为快步最难,是起前足,则后足平飞而去,如马之奔、如虎之跃。
步法者,足法也。足之要义,是起落翻钻,起者如手之上翻撩阴,落钻如石之沉水。夫足之进忌踢,进则用踩,踩者,如鹰之捉物也。
(介绍)各种步法都是由心意抽合压缩旋转的能量传簇生成的,所以大家先不要单纯追求步法,周身有能量传簇了,步法自然就灵活了。
“步法者,足法也。足之要义,是起落翻钻”,因为内家拳的劲力是虚实转换出来的,而脚又是虚实转换的重中之重,所以说,形意拳的功夫最主要就体现在脚上!但是一般人不理解这点。
脚的起落钻翻也是一气之起落钻翻,就是上下相随的两股能量传簇。前脚起借上下贯通的上行之力,两腿股间裹夹而起,上下贯通之力到百会后下落到前脚而落,为踩,此踩将后腿的实力转换到前腿,所以说形意拳的劲力是踩出来的。习练形意拳三、五年的,两腿脚之间没有能量传簇,各自为战,两脚的起落之间均无能量传簇,因此身体发飘。待两腿脚之间生成能量传簇(气圈)后,前后脚产生感应,起落均含力。脚含力了,虚实转换才能有威力。虚实转换是周身整体的能量转换,而不是单独的抬脚踩地。起脚含力后,三心归聚将脚面向大拇指方向自然翘起,此为“起者如手之上翻撩阴”。
踩是一种能量传簇,即利用自身下行压缩旋转的能量引进吞入对手劲力到脚下,化劲就是通过踩形成的下行能量吞化对手劲力的。
(原文)手法者,单手、双手是也。单手起,往上长身而钻,下落缩身而翻,形如鹞子穿林,束身而起,展身而飞。双手上起,肱似直非直,似曲非曲,形如举鼎,手落似猛虎搜山。然其要者有五恶,即抓、扑、裹、抖、舒也。
拳经云:抓为毒,扑如虎,形似猫扑鼠;裹为护,身不露;抖要绝,力展舒;心要毒,手如弩。总而言之,手不离足,足不离手,手足不能离身。分而言之则万法,合而言之则乃归一气。三回九转是一势,正此之谓也。
上法以手足为妙,进步以手足为奇,以身为纲领,其运用进身而发势。三节要明,四梢要齐,内五行要合,外五行要随,远近因时而用,心一动而即至,其理法行于外,发著于六合之远,承上接下,势如连珠箭,何虑他有邪术。知此道理,神奇技也。
(介绍)无论单手、双手,都是先周身整体压缩旋转蓄力束身,起于上行的上下贯通之力,所以单手起手则向上钻,双手起手则如举鼎,均是始于上下贯通之力也。落时能量转换到前脚压缩踩地,所以落翻,即形意拳发出的是螺旋混元劲力,看着是直力,其实是螺旋力,是一气之起落,即上下相随的两股能量传簇。
束展,即形意拳的蓄发,束身即用压缩旋转蓄力,展身即压缩旋转转换到前腿再反向压缩旋转发力。胳膊不能过于直,直则阻滞力催三节。
手不离足,足不离手,手足不能离身,即手足劲力是内外六合的一气之起落驱动出来的,手足要合,手足共进退共蓄发,而手足之动要用心意引领。三节明就要周身整体压缩旋转,四梢齐就要能量传簇周身,心肝脾肺肾,此内五行要合一,舌目耳鼻人中,此外五行要随内五行合一,心一抽合就力到。一气之起落为根本,以此根本可以作出无穷的手足动作,即三回九转是一式也。
“抓为毒,扑如虎,形似猫扑鼠;裹为护,身不露;抖要绝,力展舒;心要毒,手如弩”。裹为护,指肘不离肋裹身、两股相夹裹腿,心胸开合裹心,腰腹折叠裹丹田,裹护周身。裹除了有护的功能以外,还是最好的能量传簇的姿势。形意拳两股相夹的鸡腿,是能量传簇最稳当的腿,不怕踢打,稳如泰山。
抖就是周身能量不走周天经络,而是直接向四肢爆裂发出。
手如弩,即指挺齐四梢与三心归聚在手生成的对拉拔长,劳宫回缩手指挺齐,为手弓。
抓毒、心毒,从这二个毒中就能看出内家拳是博生死的拳术。
从以上形意拳的打法来看,与外形动作有关系吗?形意拳是靠内里心意抽合压缩旋转的巨大能量传簇技击的还是靠五行拳的外形动作技击的,大家是不是有感悟了!一句话,没有心意抽合压缩旋转,一切外形动作都是没有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