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思绪很散,索性想到哪儿写哪儿。
小伙子这行程,比他姐当年还满。我来送他打工,在咖啡厅等着接他回家。
课业上修了五门AP,还在乐队的顶级班,学分加权。
参加SciOly和Quiz Bowl,下半学年再加上Jazz Band。
他每个周末还去奶茶店打工。
以前我看到这样的简历,最先升起的感觉是怀疑,这一天二十四小时够吗?
老大是很勤奋很负责任的娃。智商也够,学什么都能努力到优秀;还有上进心,做的选择都在挑战自己,并没有取巧凑credit的心思。
老大当年十年级也就五门AP,加上SciOly进了校队。
老二比他姐懒散,偏阴差阳错地接了更多活动。
我既不熟悉美国的基础教育体制,也不愿意过度干扰孩子们社会化的进程,所有的活动都让他们自己主导,包括选课,我负责提供经济支持和接送服务。
老二这进度,第一次让我看到天赋选手的碾压效果。
老大当年从小学游泳、足球、滑冰、钢琴、舞蹈、骑马,初中时选了萨克斯风。
骑马算是浅尝辄止,钢琴和舞蹈学了几年后自己要求停了,足球和滑冰都在进入竞技队的关口为游泳让了道。
游泳在2014年try out进入当地俱乐部,后因为搬家转入了全国顶尖的俱乐部,直到游进州级赛事。2022年,她决定停止游泳,重新找寻自己的兴趣。
老二从小学啥都反抗。
钢琴学了一个月,被老师劝退,自此再没有正式学过;足球费爸,当了两届教练后,不得不打了退堂鼓;游泳逼着学会了三种泳姿就放手了,淹不死就算尽了父母的养育之责;乒乓球学了几个月后丢了,大概只比我这种野生选手强点。唯一压着学的是跆拳道,从学前班到八年级结束后,为Marching Band腾了时间。Marching Band也只玩了一届。
为什么说老二是天赋型选手呢?
就乐器而言。老二选萨克斯风纯属顺水推舟,姐姐当年就是这个,那就这个吧。
姐姐有钢琴的底子,人又上进,练习得很勤奋,也请了私教,进入高中时,还规划好上四年band。到九年级结束后,大概是明白了自己的位置,另辟蹊径了。
老二六年级开始学萨克斯风,是第一次接触乐器。当年正值Covid,为保持距离,学校里每天只有一半的学生能到校,另外一天在家上网课,也就是自学。
三个月后,老二有一天忽然跟我说要修萨克斯风。我送到乐器店后,修理师傅说,是因为取放的方式不对,不小心掰坏了。三个月连怎么拿乐器都没学会,我一着急,去学校要私教老师的联系方式,只有一个要求,可以面对面授课。
两年后,老二八年级选进了Junior All State。九年级进了All State,十年级成为学校Band I Alto Sax首席,可以完整演奏德彪西的狂想曲(David钢琴版)。
最关键的是,跟他姐比,他的练习时间很少。一个礼拜我能听见他练三四次,就已经算很频繁了。
他的练习很高效,很用脑子,知道自己想突破什么才去练,暂时突破不了也不着急。没练的时候,他会接收很多经典音乐的信息,这个过程对于他并不是学习,而是探索。
这个年龄能演奏德彪西很厉害,但也只是厉害而已。他的优势在于,从零开始,只用了四年就走到这里。
我不知道他今后能走到何处,毕竟四五年对于一生来说,只是一个短暂的片段。我只希望不要用自己的无知阻碍他,尽力把他托举到钻研同类知识和技艺的人身边。
反思姐姐和弟弟的成长过程,我不知道是姐姐的智商确实不如弟弟,还是我对姐姐干涉得太多,以至于她需要处理更多的内耗。
老大照书养。第一次为人父母,戴着完美滤镜,只希望能做到极致,别误了孩子。偏偏这份执着,跳脱不开自己的眼界和见识,老大怕是承担了许多上位者的压制,磨平了不少天性。
老二照猪养。新奇感去了不少,也逐渐接受自己的平庸和不完美。老二虽然少了许多关注,但多了不少自由度。
不管怎么说,世间既无回头路,也没后悔药。两个孩子都成长得不错,我也不必太苛责自己,专注于不断成长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