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读书?为什么读专栏?为什么要为内容买单?因为我们知识盈余,却见识匮乏。
那些嘲笑别人努力的人,可能一辈子也无法感受到,努力过后成长的喜悦。
李笑来说得很对:
你害怕别人这么看你,多半是因为你可能也会这么看别人。
因为我们不知道别人的想法,我们能做的就是把自己的思维方式套用到别人身上,并且据此来推导他人可能的做法。
如果我们的字典里压根就没有嘲笑这么一个概念,那么自然也不会太在意别人对我们的态度,因为我们的操作系统根本就识别不了它是什么意思。
所以重要的是调整自己的心态,一旦自己的心态调整好了,你周围的环境其实也会跟着改变。
我们在太多场景下被心态掌控,思维模式决定行为举止,所以面由心生。
一个人挤地铁的时候;
找座位吃快餐的时候;
收拾屋子断舍离的时候;
听已经循环了一万遍的歌曲的时候;
每次用力告别的时候;
边打字边抽纸巾的时候;
放下电话深呼吸的时候
…
每一次不经意的动作都是有意识或潜意识的选择,追根溯源就是心智模型,所以心(xing)态(ge)决定命运。
每一次嘲笑别人的努力后,都会有一次被嘲笑的机会。所以小心评判,防止被武断。
分享一段:
空气里充满了他们喧闹的喊叫声。有些为老不尊的长者滑稽地模仿年轻人的吵吵嚷嚷,想要证明属于他们的时代尚未逝去;他们像最有活力的后生那样振臂高呼,但喊出的口号是那么的空洞;他们就像人老珠黄的荡妇,试图通过梳妆打扮和卖弄风情来重获青春永驻的幻觉。那些较为聪明的前辈则大大方方地让开道路。他们无奈的微笑中带着些许宽容的嘲讽。这些人记得当初他们将踌躇满志的前辈踩在脚下时,也正是如此大叫大嚷、出言不逊;他们还预见到这些高举火炬的勇士终有一日也要让出他们的位子。
谁也不能够一锤定音。哪怕是新福音,到尼尼微繁荣昌盛的时候不也已经变成旧福音。那些慷慨激昂的人自以为他们说的话是前人闻所未闻的,殊不知此类豪言壮语早已被说过上百遍,而且连说话的腔调也是大同小异。
钟摆甩过去又荡回来。这个过程永远往复无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