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原文
于耐圃相公,构蔬香阁,种菜数畦,题一联云:“今日正宜知此味;当年曾自咬其根。”鄂西林相公,亦有菜圃对联云:“此味易知,但须绿野秋来种;对他有愧,只恐苍生面色多。”两人都用真西山语;而胸襟气象,却迥不侔。
译注
于耐圃相公,是指清朝乾隆帝时期重臣于敏中。于敏中(1714年—1780年),字叔子,一字重棠,号耐圃。江苏金坛人。山西学政于汉翔之孙。宣平知县于树范之子。出身簪缨世家。乾隆二年(1737年),于敏中年仅二十三岁,高中状元,名震天下。从此,于敏中与其族兄于振并称“兄弟状元”,令天下官宦及书香人家羡慕不已。于敏中文思敏捷,通熟掌故,文章冠绝一时,书法亦清秀洒脱,书法风格近于董其昌,且能熟练掌握汉、满、蒙、梵多种语言文字。当年,他便入直翰林,授翰林院修撰。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军机大臣,在乾隆朝为汉臣首揆执政最久者。乾隆四十四年十二月(1780年1月14日)去世,时年66岁,追谥为文襄。
鄂西林相公,则是指康乾两朝的重臣鄂尔泰。鄂尔泰(1677—1745年),西林觉罗氏(满族姓氏之一。见于《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西林,满语“士兵中佼佼者”。满族大姓,世居宁古塔、汪秦、哈达、扎库木、佛阿拉、长白山等地。所冠汉字姓赵、鄂、岳、陈、黄、李、汪),字毅庵,满洲镶蓝旗人。康熙朝举人,任内务府员外郎,与田文镜、李卫并为雍正帝心腹。雍正三年,迁广西巡抚,四年调任云贵总督,兼辖广西。在云南实行设置州县、改土归流,加强中央对西南地区的统治。雍正帝驾崩,与张廷玉等同受遗命辅政,担任总理事务大臣,历任军机大臣、领侍卫内大臣、议政大臣、经筵讲官,管翰林院掌院事,加衔太傅,国史馆、三礼馆、玉牒馆总裁。赐号襄勤伯。乾隆十年,以病解职,卒,享年六十六岁。著有《西林遗稿》。 真西山,指的是南宋理学大师真德秀。
真德秀(1178年—1235年),始字实夫,后更字景元,又更为希元,号西山。本姓慎,因避孝宗讳改姓真。福建浦城(今浦城县仙阳镇)人。南宋后期著名理学家,与魏了翁齐名,学者称其为“西山先生”。庆元五年(1199年),真德秀进士及第,开禧元年(1205年)中博学宏词科。理宗时擢礼部侍郎、直学士院。后任泉州、福州知府。端平元年(1234年),入朝为户部尚书,改翰林学士、知制诰。次年拜参知政事,旋卒,赠银青光禄大夫,谥文忠。真德秀学宗朱熹。修《大学衍义》,称可作《大学章句》之佐。庆元党禁后,程朱理学得以复盛,他与力为多。真德秀为继朱熹之后的理学正宗传人,同魏了翁二人在确立理学正统地位的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创“西山真氏学派”。有《真文忠公集》。
译文:
于耐圃相公,构建蔬香阁,种菜数畦,阁楼题一对联:“今日正宜知此味;当年曾自咬其根。”鄂西林相公,也有一个菜园,题的对联是:“此味易知,但须绿野秋来种;对他有愧,只恐苍生面色多。”两个人都是集用的南宋真德秀词句,但是,这两副对联的胸襟气象却迥然不同,不能相提并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