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大家分享一个,我今天亲历的“惊魂”故事,并给出一些我的思考。
今天一早七点,我从住的地方,往沙井那边赶。
之所以这么早,是因为昨天我跟学校科学老师约了,上午十点给他们首次培训。
有重要的事情,一定要提前准备好,一定要准时,并稍微提前一些到,以便了解,熟悉和调整。
原以为一切都准备的很好了,结果快到学校的时候,收到原来负责该区域同事的信息,说竞品今天也来学校了,而且是两个人。
他们是在联系学校后,得到教学主任的允许,来这里宣传语文学科的,危急的是,主管教学的教务主任,刚好就是语文老师。
没过多久,同事又发来更紧迫的消息:竞品的两位同事,已经进入到办公室,开始给老师讲解和安装软件了……
好吧,到了这一步,通常在我们看来,基本已经确定无疑了,语文学科,会用竞品的产品,我们很难有挽回的遗地。
怎么办?
老实说,今天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我心里是没底和担心的。
但容不得我多想,必须先把不能改变的事情处理好了。
十点的培训,我必须得上,纵使科学覆盖的老师和学生数比较少。
于是,我耐心细致地,把学校科学老师,做好了引导和操作演示,并且特别重要的,让每一位老师下载软件,注册好,并且加入班群,同时邀请学生加入,然后再布置了一份作业。
这样的一个流程,意味着通过产品,已经将老师,学生,家长进行了关联。
如此,才意味着这些用户,才可能是有效的,有一定粘性的,要是推倒重来,会有较大的替换成本在。
处理完这件事情,已经快十二点,无论如何,我都要马上处理语文学科的事儿了。
这时,我开始了细致的分析。
首先,一个好的发现是:在“无奈”处理科学学科的时候,我发现了完整流程的重要性,只有那样,才算真正绑定了用户,如果仅仅只是下载软件,并不代表一定有效,只要没有将学生和家长拉入进来,就有推翻重来的可能。
这么一想,其实对手虽然先我迈出了一步,但这一步,并不一定像表面看起来的,那么密不透风,那么无懈可击,千万不能被彻底吓到。
这个发现,对我来说无疑是庆幸的,无论是出于安稳,还是实际可能的情况。
即便有了这个加油打气,我心里抱有期望,并不太大。
好几个我不得不面对的“客观”事实在这里:
首先,对方已经取得较大进展,并且是得到了教务主任的许可,而且教务主任自己还教语文,这本是不是就代表了主任对竞品的认可?。
其次,教务主任主管整个学校的教学,我们的数学她是否了解?她是否支持?如果我联系她,会不会语文没扭转回来,还倒把已经有较大进展的数学给搞砸了。
最致命的是,我对自家的语文产品不熟悉。
一方面,是因为我加入公司的时间不长,了解相对少一些,但更重要的是,我们一直觉得语文做的不太好。
可实际呢,我们做的并不差,只是我们不知道它不好在哪里,不知道它好在哪里,不知道竞品不好在哪里,不知道竞品好在哪里,一切只是我们自己不知道罢了。
不知道的背后,是没有去认真了解,是没有意识,或意识不够,或行动不够,或所花时间和耐心不够。
讲到意识,其实不仅仅是学习语文产品的意识不够,而是对转介绍,对主动询问,对主动出击的意识不够。
试想,我今天不也是通过数学科组长,就了解到了主任的信息了吗?
我之前都干嘛去了!
从心里活动中走出来,现在到底怎么办?
我想,主任的电话势必是要打的,语文的事情也是马上必须要聊的。
现在是期末,本学期剩余的时间不多,在这个时间点上,主任不会对语文有太多实际的落地动作,没有这个必要。
因此,现在联系,还有一线生机。
于是我想了下策略和话术,先给她传递一种印象:我不是一定要你用我们的产品,只是你可以做一个了解和比较,哪怕把我们两家,放在一起逐项PK,产品说话,最终的决定权交给主任。
想完之后,我在想,这是最好的策略和方案吗?我目前有那么了解产品吗?我所以为的坦诚和见真招,真的是用户担心、关心和需要的吗?
几个问题这样反问自己下来,答案出来了。
我这样的想法还不够,太常规了,且事实上,我觉得主任(用户),其实需要的不仅仅是语文方面的功能和内容,也不是两个产品干巴巴的PK,让她听不懂或让她这个用户做决定,她真正需要的,是一整套解决方案。
比如,学校现在在用的数学老师,英语老师,对两家产品反馈如何?如果语文也用,怎么做好家长的沟通,以及解决家长担心的孩子玩手机?学生容易走神,变得浮躁等顾虑;
老师们怎么去把握好减负与纸质作业布置的度,而不能让老师一味为了给自己减负就把很多隐形问题留给学生和家长,到头来,最终还是会变成老师的问题,学校的问题……
当有了这样的想法后,我又进一步通过同事,了解到了主任对我们数学产品所持的态度,不说支持,但绝对不反对,同时她是知道学校在用这件事情的的。
于是心里有了底。
我立刻拨通了主任的电话,以沉着,自信,倾听,肯定,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的视角和语气,跟主任进行了沟通。
整个交流下来,首先主任很热情,也很坦诚和客观,并提到了自己孩子,数学也在用作业盒子,当然对于语文的使用,她也确实存在不少顾虑和担心,但这并不是针对某一款产品,而是使用互联网工具这事儿本身。
最后,她主动约我下周三过去给她讲讲看,让核心老师一起来听,最后再视情况决定。
事情进展到这里,可以说,我争取到了机会,也赢得了时间。
我相信,在明确目标后,一旦梳理好自己的思路,又有足够的时间提前准备,我便会多次内心复盘和演练,进而形成有效的,一整套解决方案,给到用户。
我相信,这是可以扭转局面,或有扭转局面的可能的。
好的,故事就写到这里,下面我分享几个我的心得:
1意识和主动真的很重要。
不够了解语文产品,其实并不是我认为语文不重要,认为熟悉自己的产品不重要,只是我觉得还能再等一等,这会儿它还不是最重要的,最核心的,当然,这里的评判标准是对绩效考核的帮助。
虽然我意识到了语文的重要,但就是迟迟没有行动,在关键的时刻没有行动,以至于,很有可能在机会来临的时候,与它失之交臂。
事实上,机会不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而是留给在行动,一直在行动的人的。
2转换思维,把事情想细想深入。
老实说,通过落地科学学科,想到竞品可能只抢先了一步,这一步看起来足够凶险,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完全失去了机会。
他们进展的效果究竟如何?我们还有没有机会?不能通过臆想或被表象欺骗,而是回顾完整的流程,或是直接进办公室跟老师交流,看他们的反馈。
3给解决方案,而不只是讲产品。
这背后其实是体现的用户思维,是同理心。用户买一把锤子,其实他需要的并不是锤子,而是用锤子把钉子敲进去。
对比着说,老师用我们的产品,最核心的让老师减负,学生喜欢,家长理解和支持,还能带来实际效果,这是一连串的事情,不是单一的某一个要素。
因此,这值得下功夫,值得认真梳理和总结,做好了,用心了,客户能感知,用户能认可,并且对竞品而言,这是高维打低维,是建立在产品之上的更大优势。
以上就是今天的故事和简要总结,谢谢你的阅读,也欢迎你的分享。
最后,我想说:如果有老师读到了我的文章,首先要谢谢您,其次希望您能正面看待我的思考。我相信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