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相亲,叫作“公园式相亲”。并不是相亲的双方约在公园见面,而是一群家长们聚在公园里组成了“相亲角”,期待为自己的未婚儿女,找一个合适的结婚对象。
即使在国际化大都市上海,在市中心的人民公园内,这样的相亲场景依然在每个周末热闹上演。
这里如同一个线下的婚恋交易市场,可是真正的“货品”并不能看到,往往是一张照片,一份简历,以及大爷大妈口中滔滔不绝的“阿拉儿子”“阿拉女儿”……
很多大龄单身青年可能很不屑于这种方式,但不敢保证你的父母也会在一定情况下采取这波操作。
在我26-28岁的年纪,父母也一度为我的个人大事发愁过,操心过,曾经也有过一波“公园式相亲”的“操作”。
更为夸张的是,当时父母远在千里之外的山老家,当地也在举办大型公园相亲,父母竟然别出心裁地要在其中寻找一位同样在上海工作的女孩。
从妈妈的口中描述得知,当时参加的家长们把自己儿女的简介做成小卡片挂在树上,据说当时报名的有六千多人。功夫不负有心人,还真让他们找到了,并且双方父母间还交换了联系方式。
后来呢,却并没有一见钟情的剧情,见了一面,吃了一顿饭,寒暄几句,敷衍了事。
之来,也再没听说爸妈有如此“公园式相亲”的操作,我也在合适的时间遇到了合适的人。
现在回忆起来,也逐渐理解了父母的苦衷。我也曾经只身去过人民公园的“相亲角”,被几个大妈拉住问东问西。儿女未成家,似乎是中国家长未竟的使命。
也许他们的儿女们并不知,就在父母们一次次地带着期望来,带着失望离去的每个周末,也在一天天的老去。他们手中的那份征婚简历,永远是他们心中的骄傲。
可怜天下父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