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皇上曰:“盖苏文(就是之前说的高丽权臣泉盖苏文,本名渊盖苏文,唐朝避李渊名讳改称泉盖苏文,以下称盖苏文)弑杀其君而专揽国政,诚然不可忍。以今日兵力,取之不难,但我不想劳动百姓,暂且派契丹人、靺鞨人骚扰他,如何?”长孙无忌说:“盖苏文自知罪大,畏惧大国讨伐,必定严设守备,陛下姑且隐忍,他安心下来,必定更加骄惰,放肆作恶,然后讨伐,也不算晚。”皇上说:“善!”
闰六月二十一日,下诏以高丽王高藏为上柱国、辽东郡王、高丽王,遣使持节册命。
10、
闰六月二十九日,改封东莱王李泰为顺阳王。
11、
当初,太子李承乾失德,皇上秘密对中书侍郎兼左庶子杜正伦说:“我这儿子,有足疾倒也没关系,但是疏远贤良,狎昵群小,你可以仔细观察他。如果确实教不好,你就告诉我。”杜正伦屡次进谏,太子不听,于是把皇上的话告诉他。太子不满,上表质问皇上,皇上责备杜正伦泄漏他的话,回答说:“我拿陛下的话来警告他,希望他能改正而已。”皇上怒,外放杜正伦为穀州刺史。等到李承乾倒台,秋,七月十四日,再将杜正伦贬为交州都督。
当初,魏徵曾经推荐杜正伦及侯君集有宰相材,请任命侯君集为仆射,并且说:“国家安不忘危,不可无大将,诸禁军兵马应该交给侯君集掌管。”皇上认为侯君集喜欢夸大荒诞,不用。等到杜正伦以罪被黜,侯君集谋反被诛,皇上开始怀疑魏徵结党营私。又有人说魏徵自己抄录前后进谏皇帝的话,出示给起居郎褚遂良,皇上更加不悦,于是收回公主下嫁魏叔玉的承诺,并且推倒自己亲笔为魏徵撰写的墓碑。
华杉曰:
这就是俗话所说的,做好人难,因为要一辈子做好事;做坏人容易,一件坏事就被定义为坏人。魏徵一生忠诚,两袖清风,死后因为皇帝一点怀疑,就被收回婚约,推倒墓碑。
李世民也是一个俗人,就跟市井小民一样,对别人的评价和要求,都是“一票否决”,一件事不满意就否定他。领导者对人,应该“隐恶扬善”,他有一点好处,就用他夸他那一点好处,用他那一点好处,让他能发扬那一点好处;他有不好的地方,我们略过不提,让他不好的地方自己萎缩。如果对别人都要求一百分,照照镜子,自己是不是一百分呢?不应该先把自己一票否决吗?
12、
当初,皇上对监修国史房玄龄说:“前世史官所记,都不让皇帝看见,为什么?”回答说:“史官不虚夸君王之美,也不隐藏君王之恶,如果皇帝看了,必定发怒,所以不敢给皇帝看。”皇上说:“朕之为心,跟前世帝王不一样。想要亲自观览国史,知道自己前日之恶,作为后来之鉴戒,你可以整理一下给我看。”谏议大夫朱子奢上言说:“陛下圣德在身,一举一动并没有什么过错,史官所记述的,理所应当也都是尽善尽美。陛下特立独行,要读《起居注》,倒也没什么关系,但是,如果这个做法传示子孙,他们也要看,我担心在陛下曾孙、玄孙之后,万一不是上智之人,要掩饰自己的过失,护自己的短,史官必定不免于刑诛。如此,则无不迎合皇帝的心意,保全自己,远离灾祸,那悠悠千载之史,还有可信之处吗!之所以前代帝王都不看,就是这个原因啊。”皇上不听。房玄龄乃于是与给事中许敬宗等删减编辑《高祖》、《今上实录》;七月十六日,书成,上呈。皇上见写到六月四日(玄武门事变)的事,很多掩盖隐讳的话,对房玄龄说:“当年周公诛杀管叔、蔡叔以安定周朝,季友鸩杀叔牙以保全鲁国。朕的所为,也与此类似,史官何必避讳呢!”即刻命令删去一些虚浮的言词,发生了什么,就写什么。
华杉曰:
这一段,让人把玄武门读出了罗生门的感觉,有一点是确定的,这段历史,李世民亲自读了,并指示做了修改,他的指令是:“削去浮词,直书其事。”他坚持要求看《起居注》,就是要看这一段历史是怎么写的。但是,李渊这天召集大臣和三个儿子对质,要处理这天大的事,他为什么会大清早不在朝堂上准备,而在人工湖游船上?李世民派尉迟敬德进宫保护李渊,他怎么能全副武装进了皇宫,还手持长矛一直走到李渊跟前?这就是李世民下令删除的“浮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