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说运营时,我们在说什么?——《运营之光》读书笔记(一)
当我们说运营时,我们在说什么?——《运营之光》读书笔记(二)
今天的这一段总算是到了这本书的第一个主题性内容,所谓运营之“光”的所在。这里的“光”算是一个比较抽象和宏观的形容,涉及到思维、意识等层面,比喻得十分恰当。
运营的思维
运营需要具备的意识
在书中,黄有璨老师提到了两个意识,其实从某种层面上来说,这两种意识也可以称之为“准则”,在很多行业和领域都是通行的。
目标导向意识
所谓目标导向意识,在书中所说的篇幅并不多,甚至有点鸡汤的味道。和所有鸡汤一样,说起来容易,践行起来却很难。这种意识指的就是,具有使命感和目标性地工作,不要得过且过,不要应付,要找到自己工作的价值所在。如果要实践这一点,就必须具备效率意识。
效率意识
效率同样是个知易行难的词汇,用“投入产出比”来描述运营人的效率意识可能更为贴切。在工作中多问多研究,从各个维度思考如何提高投入产出比,做出来的事情自然也就更具效率了。
其实初级选手和中高级选手们的一个显著差别,往往就是初级选手只会被动做事情,或是在方向不明的情况下纯靠拍脑袋去行动,但中高级选手们,一定要把事情想清楚,找到目标和更容易有所产出的地方,才会开始投入执行。
精益运营与“局”
在有了大的意识或者说准则之后,运营人需要具有的就是实际做事的思维了。精益运营和做局破局的思维能力,其实是塑造一个运营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抽丝剥茧,找到关键因素
运营人面对的工作往往不是一道简单的选择题,更多的时候像一道主观题,虽然很清楚最后要给到一个能够有效得分的答案,但中间充满着各种未知的和不确定的因素,所以,具备精益思维的运营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抽丝剥茧,寻找最关键的因素。在面对工作时,可以先把工作拆解成若干个问题,再从中找出最关键的那一个进行优先解决,剩下的一切往往就能迎刃而解了。
书中的例子非常典型,黄有璨老师的课程网站想上线一个系列课程,但时间紧张,这个想法面临着很多问题,比如老师的选择、课程的时间、合作的模式、是否能有足够的用户报名等等……而其中最关键的问题其实就是,用户是否买账。所以团队就做了一个预报名方案,在反馈情况很好的情况该,迅速定下了时间场地合作模式等等细节,顺利解决了问题。
最低成本,搭建MVP产品
互联网运营中的大多数不确定因素,其实都是源于用户的不确定性。你拍脑袋觉得绝妙的想法和创意,用户可能对其完全不感冒。这就需要用“最低成本搭建真实场景”的方法来进行验证,提高确定性。
这里的例子是dropbox,相信很多朋友都看过。dropbox创始人在创业之初根本没有任何实际开发,只是先以这样的想法0成本制作了一段产品的演示视频发到了YouTube上,结果视频引发了很大轰动,累计有几百万人表示强烈的使用意愿,这时他才开始招聘研发团队,而此时他已经拥有了近百万的准用户。
做局与破局
某种意义上,做局与破局的模式与上述的精益运营时有共通之处的,都是要找到关键因素并加以解决,所谓做局与破局,其实就是把这种能力在实际的项目中更好地使用起来。
例如书中提到的,做一场高端招聘活动的案例,团队需要找来几位互联网圈大佬参与,所以就以“价值”为关键点,做了这么一个局:
- 首先以自身人脉拉来一批比较优质的互联网圈从业者;
- 包装第一批参与者的个人信息,做成一个比较有逼格和吸引力的list;
- 给几位大佬同时发活动邀请,给出包装好的参与者list和预计即将参与的其他大佬(其实就是另外邀请的几位)
互联网圈大佬所需要的就是身份地位的价值对等和自身和公司品牌影响力的提升,在对活动和参与者做了包装后,有效地引起了他们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