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一课里,我们首先对于“学习”进行了释义。学习分为狭义与广义两种:
广义:是人在生活过程中,通过获得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行为方式。
狭义:通过阅读、听讲、研究、观察、理解、探索、实验、实践等手段获得知识或技能的过程,是一种使个体可以得到持续变化(知识和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与价值的改善和升华)的行为方式。例如通过学校教育获得知识的过程。
从学习的解释中,我们提取到了:知识、技能、行为方式(意识)这三个关键词。我们学习到的知识,通过行动(做)获得技能,行为方式及习惯的养成后,就形成了意识。这才是“学习”的一个完整过程。
在这里我们引入了建构主义的概念,建构主义最早是瑞士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
建构主义是一种关于知识和学习的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基于原有的知识经验生成意义、建构理解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常常是在社会文化互动中完成的。
建构有三个过程:同化、顺应、平衡,怎么理解呢?比如一个孩子刚出生后,他的学习就是同化的过程,把新的知识融入进自己的知识架构里;顺应是指孩子接收到新的刺激后跟原有的信息不一致,就要进行一个调整和重组。
当儿童能用现有图式去同化新信息时,他是处于一种平衡的认知状态;而当现有图式不能同化新信息时,平衡即被破坏,而修改或创造新图式(即顺应)的过程就是寻找新的平衡的过程。儿童的认知结构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过程逐步建构起来,并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和发展。这就是皮亚杰关于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
之所以有这样的建构模式,也是跟我们每个人大脑发育的进程有关系的。我们的大脑是一个三位一体的大脑,包含爬行动物脑、哺乳动物脑、新皮层三个部分,而新皮层又分为左右两个半球;我们学习新事物的方式,主要是通过我们的眼睛将信息传入大脑视觉区(枕叶),再进入大脑皮层进行分析和处理。
升级我们的思维模式,主要经历识别记忆、编码存储、再认/现三个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思维导图起到了一个很好的工具作用,比如我们学习一个新的知识,可以先把关键词做一个笔记,然后再用思维导图做知识点的图文笔记,调用全脑的思维模式,再认的过程就会非常快速准确,因为右脑就有图像记忆存储的功能,比左脑的储存量大百万倍。
总结一下,学习一定是知识、技能、意识互相循环的一个过程;而要想让我们的学习效能倍增,思维导图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工具。
建构知识体系-让学习效能倍增
最后编辑于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