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为伴助推语文课堂
——听胡风彩老师《秋天的怀念》有感
课题组成员到颍川路学校,听了胡风彩老师执教的《秋天的怀念》一课。这节课胡老师运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指导学生学习课文,充分发挥学伴力量,整节课主问题突出,思路清晰,教材处理巧妙,教师教态亲切大方,学生充满活力,让我感受很深。
一、视频导入懂作者
这节课胡老师通过观看视频介绍,让学生了解史铁生,从而自然的走进作者,尤其是史铁生的自嘲——“专业生病,业余写作”,引出他的人生病史,顺势老师出示,“史铁生①1951年,1月4日生于北京。从小跟奶奶生活。②1964年,毕业于东城区王大人胡同小学。③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④1969年,上山下乡运动展开,自愿到陕北延安农村插队。⑤1969年,4月因腰腿病返京治病,6月回村,生产队关照让其担任饲养员,放牛喂牛。⑥1971年,9月史铁生腰疼加重,回北京治病。⑦1972年,1月5日住北京友谊医院,一年有半,治疗结束之时即轮椅生涯开始之日。⑧1974年,到某街道工厂做工。⑨1981年,因患肾病回家疗养。后从事写作。⑩1998年,被确诊为尿毒症,需隔日透析以维持生命,其经费主要由中国作家协会和北京市政府负担。
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史铁生因突发脑溢血在北京宣武医院去世。根据遗愿,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器官捐献给医学研究,12月31日凌晨6时许,其肝脏移植给天津的一位病人。
当这些文字以时间顺序展现在大屏幕上时,学生把它读出来时,从同学们的表情来看,对学生内心触动是很大的,对理解课文,走进文本是有较大的帮助,课前材料的收集整理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
二、预习检测扫障碍
这个环节,采用听写字词,同桌交流,自行订正、口头填空,组员补充的方法,对生字词和作者进行检测,由于前面视频和作者总结的铺垫,学生互助共同完成的很好。
三、给出方法提事件
这个环节,胡老师提出这样的问题:“自由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本文写了“我”和母亲之间的什么故事?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意在训练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方法,从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看,概括故事不够精炼。概括事件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老师总结了方法,需要结合文本进一步训练。
四、小组交流破重点
21岁的年龄本该是史铁生四处周游,走在实现自己梦想的道路上,可他没有了腿。作者曾这样说:“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你能体会作者双腿残废后的生活和心情吗?胡老师出示学习任务:“朗读课文前三自然段,画出作者双腿残废后的生活和心情的语句,把你的体会批注在旁边。”通过自主批注、小组交流、组员展示,很好的通过朗读,抓关键词,读出了“我”的暴怒无常 ,读出了“我”内心的痛苦和绝望。很好的突破了重点。课堂上通过文本细读,在学生诵读中懂文本背后的缄默内容,进而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
五、反复诵读悟情感
这一环节胡老师设置了“反复朗读文中描写母亲的句子,从中体会这是一个怎样的母亲?”
如:“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等语句诵读提炼,以母亲的话“好好儿活”为抓手,设计对话,紧紧相扣,流畅顺利,以儿子不好好儿活——母亲劝好好儿活——我俩要好好儿活,引导学生从文本中的人物语言揣摩入手,通过诵读,读出文本背后 “空白、沉默、隐匿的东西”。让学生在解读、言说中完成,感悟、体验母爱的细心、无私、博大、宽容、含蓄、坚强、伟大,纵观这一环节,学生对母爱体会的还是不错的。
在对重点词语诵读时,建议要指导学生如何付出情感,让学生对其中的重音和停连多加体会,这样课堂效果会更好。
总之,胡风彩老师这节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突出,针对重难点的突破,主要采取小组合作的方法,调动学生合作探究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了学伴力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