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之所以被誉为管理界的圣经,不是因为其谈到的七个习惯有多么惊世骇俗,反而是由于这些理念是普适性的,生活、工作中能够注意到,在时刻警醒自己的过程中,能够获得进步。
这七个习惯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个人成功的习惯、公众领域成功的习惯以及不断更新整合的习惯,这里主要讨论个人成功的三个习惯,分别是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
习惯一:积极主动--自我进步的前提
关于“积极主动”,想必每个职场人士无论能否做到,都不会否认其是高效能工作的必备习惯之一,但若只是简单地从心态上强调做事要积极、工作要主动,那便流于表面了。
文中提出了“关注圈”、“影响圈”两个概念,其中关注圈指的是我们日常接触到并且关心的事物,比如家庭主妇可能比较关注每日菜市场价格的波动、孩子考试的成绩、邻居们的八卦、甚至是肥皂剧的发展,学生可能比较关注老师安排的作业、考试的成绩、同学之间玩的游戏、喜欢的小说漫画,职场人士可能关注工作的KPI指数、工资绩效、技能及经验积累情况、与他人的交际网等等,一方面,我们生活中的角色往往是多个复合,关注圈的内容较为冗杂;另一方面,随着网络的发达,我们获取资讯的能力越来越强,形成的关注圈能够越来越大。而影响圈则是指我们能影响甚至改变的事物,比如家庭主妇能决定今晚做的饭菜品类、能辅助孩子学习,学生能选择是否完成作业、能努力考出好成绩,职员能够完成KPI的重点工作、能日常学习考证等等。生活重心主要放在关注圈的人,其说话多半带有假设的性质,“假如我是有...这个事会...”。而影响圈的人说话则更多强调自身修养,“我会这么解决问题...”。
一个养成积极主动习惯的人,关注的是尽量扩大自己的影响圈,将自己的影响圈扩大的同时还要增强自己的影响力,渐渐成为职场企业中不可或缺的那种人。
而如何通过这两个“圈”养成积极主动的习惯呢?
首先,将自己的生活重心由关注圈移至影响圈,也许会喜欢某个明星,喜欢打某种游戏,但如果你不是娱乐圈或者游戏界人士,这些关注圈内容和你的影响圈无关;
其次,影响圈必须在关注圈之下,想来也能明白,如果你产生影响的领域不是你所关注的,必定不会有热情去研究去精进自己在该领域的影响力;
最后,对自己影响圈的事物进行识别,将其分为三类事物:1、直接控制的事物;2、间接控制的事物;3、无能为力的事物。对一类事物全力以赴,对二类事物重点关注,对三类事物泰然处之。渐渐,你会发现自己的影响圈在逐步扩大。
习惯二:以终为始--自我领导的原则
关于“以终为始”,强调的是一种不忘初心的生活态度,是对自己的人生进行领导的基本原则。而领导和管理的不同之处在于,管理是研究正确地做事,而领导是决定做正确的事,对自我的领导,首先要确定你的“终点”在哪里。
我们日常生活中往往是进行了“二次创造”,即心智上的一次创造和实际操作中的第二次创造,两者既有深刻联系又有差别,而在实际创造过程中切不可忘记自己心智的一次创造的内容,那是我们的影响圈中的“核心区”,我们基本的思维定式从这里开始,这是用来观察世界的“滤镜”,关注于这个核心并取得丰硕成果时,影响圈就会被扩大,有力地提高我们在各个生活领域的效能。
以正确的原则为中心,能够助于我们更加坚定地进行自我领导,坚实、稳定的内在核心会赐予我们高度安全感、人生方向、智慧与力量,度过积极而充实的一生。在文中,作者提到首先要建立自我的“原则宣言”,这份宣言可以是家庭的、组织的、个人的,要反映内心的真实需求与渴望;再对其不断进行心理演练,确保其科学性和正确性,再将宣言引入实际生活中,确定自我的角色和目标,这样能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到将要去往何方,清楚地掌握全局。
习惯三:要事第一--自我管理的实操
关于“要事第一”,是一种重点式管理的习惯,把最重要的事放在第一位,靠自制力来把控,以免被感觉、情绪或冲动所左右。
如何识别“要事”是文中谈论的重点,近年来,自我管理中最被大家所熟知所接纳的是时间管理,从最开始的便条备忘录模式,到日程表,再到目标计划模式,市面上相关的时间管理图书、培训层出不穷。
一般来说,根据事务的重要程度和紧急程度我们可以将其分为四类,其中重要且紧急的事被认为是需要首要考虑和完成的。但作者提出了自我管理的第四代模式:重点维持产出与产能的平衡,即偏重于完成长期目标带来的重要收益。即高效能人士将自己的精力重点是关注于那些“重要且不紧急”的事务上。高效能人士脑袋里装的不是问题,而是机会,他们不会再各种各样的问题上浪费时间和精力,思维定式是预防性的。他们遭遇到的危机和紧迫性的事件相对来说较少,所以会将时间和精力集中到那些虽然不急迫但很重要的事务上,良好地平衡产出和产能的关系,更好地防范于未然,形成良性循环。
在个人进步到成功的过程中,积极主动的态度是前提,以终为始的自我领导理念是原则,要事第一的管理实操则是筑就这高台的层层垒土,时刻警醒刻意练习,是高效能人士个人成功的必备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