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6日
系统学习完《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系统写作后,对我的大脑如何写好故事进行了系统的升级,随即想写一故事来印证其写作方法。《拯救渐行渐远的年味》这篇故事就构思,写作方法,思路结合《华尔街日报》讲故事的方法来加以印证。
从微信公众号,朋友圈博客等等一些新闻媒体的终端,不难看出,人们对年味都倾向于抱怨态度,抱怨年味越来越淡,记忆中的年逐渐消失,随即想讲一个关于年味越来越淡的故事,来让人们加以思考。
发现故事:
《日报》里面首要的心法就是要把画板支在自己家的后花园里,意思是,要从自己身边最近的地方挖掘故事。我本身对儿时的年的记忆非常深刻,父辈对于一些仪式和风俗习惯也有根深蒂固的继承,随着时间的流逝,这样的旧风俗也日渐的远离了人们的视线。所以,这个故事的来源主要是我本身的一些经历 ,父辈们的一些经历,同时还有我身边人发生的关于年的再认识。
可以说,年味逐年淡化讲这样一个故事的时候,应该说这是一个很多人都在论述的事情,有很多人在讲这个故事,从本质上我认为这是一个成熟期的故事,主题的论述应该是放在原因和影响上。
在构思故事的前期,我用的是发现好故事之中的推断法,即我问出几个问题,第一年味渐行渐远的原因是什么?这个原因有没有一定的普遍性,在其他方面是否也产生了一定影响?随即我列出相关问题的答案,这个答案的来源有两个地方,一个是广泛的阅读,参考一些相关的论述;另一方面是找当事人来聊,《日报》里面列举读者喜好的单子的几项,其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狗和品行端正的儿童,排在第二的就是促进故事发展的当事人。
为此我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1、选我的女儿和她非常喜欢宠物狗开始故事,她认为的年就应该是放假期间和狗一起玩,去宠物店,去分别每种狗的相同和不同。
2、选取我的父亲,爷爷等亲人,回放他们当年在过年的时候做了那些事,说了哪些话,同时抛出一个问题,为什么一些习俗逐渐的没有,埋下一个隐笔。(列举令人感兴趣又与事件紧密相连的信息)
3、然后在其中引用一些知名人士对年味这个东西进行一定的分析和论述。(极少)
构思故事
在对原材料进行收集后,接下来的步骤就是构思故事。在《日报》中,作者突出了写作的感情,即在这个故事中你对这个故事的感受,《拯救年味》这个故事中我所感受到就是一种对传统文化遗失的遗憾。之所以出现这种感觉是因为一些仪式的缺失让亲情淡化让凝聚力变弱,家族的概念弱化,延伸下去国家的凝聚力和文化传统也会受到相应的影响。
确定一个主题,按照因果关系来确定一个故事的主题,有很多的好处,第一能够提前找到故事中潜在的动态因素,读者们感兴趣的作用和反作用;第二就是明确故事的发生范围。可以从逻辑角度上可以分析出,这件事是另一个故事的起因。
本故事的主题是通过因果关系推论出来的:
即现代生活方式和传统文化激烈冲突导致的对抗。
所以,故事的确定范围就是,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交锋,其中离故事中心元素最近的是春节年味的日益淡化,微信聊天拜年抢红包的炙手可热;风俗习惯的弱化和现代生活的快节奏的冲突;手机文化和亲情关系的交锋。其中离中心主题最近的就是风俗习惯的弱化和现代生活的快节奏的中途。
《拯救年味》主题陈述中的主要元素是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方式的冲突,采用综述型特写的报道方式。
故事中吸引人的元素
1、时间因素。
过去,现在,未来搭建这样一个时间隧道,在文章的结尾部分加上三个人物对将来的年怎样的想象,进行分别论述,这样就勾勒出一幅关于未来年味的图画。
2、范围因素。
a、数量。《拯救年味》这个故事发生了究竟有多大?过年的开始普遍从“小年”开始,即腊月23,存在的问题是很多在外边的务工人员很多在腊月25或者26才会放假,或者更晚,然后可以列举春节放假回家的人数和回家的确切时间。
b、地点。强调地点的目的是想告诉读者这样的一件事在什么地方出现的,是局部还是全国范围内的,有什么样的影响。
c、多样性和强度。在本文的多样性的写作中,我们强调的是年味逐年变淡这个故事里面呈现的不同方式,文中我会列举年味变淡的几个方面,比如会写到花炮市场的较之原来的不热闹,很多家庭准备年夜饭从腊月23开始,现在往往选择最多的是去饭店吃饭,原来是守岁,守着父母,现在可能出去旅游,外地过春节。强度的问题,写孩子的新年想法,写我自己的亲身经历,写我熟悉的父辈他们的认识。
所以要在每个层面上得到充分的笔墨。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