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印象中的语文就是语文课本,包括我本人最近两年接触到了关于语文的新理解,才发现原来语文的世界是奇妙且有趣的,不仅仅是字词句篇,如果说你所理解的语文仅仅是这些冰冷的微观知识,那么未免太可惜太浅薄了。语文是一门有温度的课程,读一篇好的文章,往往能让我们感动很久甚至一生。我们常自豪地说我国的文化灿烂,历史悠久,说到底这些都是语文的范畴,语文不仅仅指这些,更包括学生对于生命的理解,其实教师在教学生的过程,也是在自我完善的一个过程。有人说:教书就是一个不完美的人带领着一群不完美的人走向完美的过程。教书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尤其是语文教师,担任着学生对生命认知的重要使命和三观价值的正常建立,而这些重任则落在基础教育的语文教师肩上。
作为一名基础教育的语文老师,如果教学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提高分数,那么真的于知识来说是九牛一毛,冰山一角,知识没有止境,如果不了给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教学最终归于失败,跟成绩无关,也许在成绩上成绩高学生会更胜一筹,但从孩子生活能力上来看,成绩并不是决定性因素,相反,成绩差的孩子可能将来更有前途。还记得高考前的那个段子——考上大学的同学要记得和没考上大学的同学搞好关系,等你们大学毕业了,好去他们公司打工!考上一本的要经常联系二本的,未来家乡的领导就是他们!二本的同学要跟大专的搞好关系,他们将是你们孩子的老师!也要和没上大学当兵的同学搞好关系,因为他们将来是交警,警察和城管!虽然是一段考前的放松笑话,可却印证了现实,现实就是这样演变的。尤其的成绩差的孩子,一般从小不被老师看好,总是在老师的打击中生存,首先生存能力强,其次,既然不被老师看好,但还要在班上生存,所以要想尽办法和同学们搞好关系,在教育上,这方面还是一块处女地。对于差生老师一般干预较少,相反孩子的发展潜力越大,但并不是所有的差生都能发展成为社会杰出人才,成功必毕竟还是少数人的概率。
为什么孩子对学习不感兴趣,尤其对语文表现出可有可无的态度,因为在某个特定时期,语文学不学都考的差不多,相反学的越多也可能出现考的越差的局面。语文老师相当尴尬,明明把什么都教给学生了,可付出于收获还是不成正比。 社会上许多家长和孩子对语文还是存在误会。放眼望去,学校外面有各种各样的补习班,语文除了作文,似乎没有补习班存在。不是不重要,而是对语文不重视,也无法下手,语文是一个人的整体素养,短期内无法迅速提升,所以也没有补的必要。更多的人则认为语文差不多就行了,补不补不重要,不拉成绩就行。可实际上,语文才是一个孩子的人生大事,当你不在需要分数时,相对应的学科知识也会用的越来越少,而语文尤其在离开校园后,显得尤为重要,说话、写材料以及各种汇报样样离不开语文。语文代表的是一个孩子的基本素养,言谈举止,谈吐风雅无不体现一个人的整体素质,而这些都是语文类知识赋予我们的特殊印记。
有人说学习语文没有好的方法,其实在做任何事情之前,最捷径的方法就是爱上它。要想语文学的好,首先的热爱语文,每一个汉字都是有生命的,都有它对生命独特得解释。当然也离不开一个好的语文教师,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又离不开用语文来打开学生的生命方式。于漪老师说:走进文本世界,走进学生世界,用学科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拨动学生的心弦,引发他们心灵的共鸣,用文化的甘露和智慧的琼浆,滴灌学生的德行与智性生命的成长。语文则是最近的捷径,学习语文,就让学生走入到相关内容的内心深处,例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主题就是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本单元设置了四篇课文《孔子拜师》、《盘古开天地》、《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这些课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分别介绍了我国的传统文化,学生既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得博大精深,又要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如果说学生学到这里就止步了,那么学习语文就前功尽弃了,对于我国的传统文化来说,仅仅走在大门前,这几篇课文仅仅是打开传统文化的钥匙,如果更进一步,学生将会触及到更多更加灿烂的传统文化。
学习语文仅仅局限在课文完成单一的教学任务,太过肤浅,当然这已经是考试之外的事情了。一个孩子的语文素养跟语文知识没有多大的关系,而是自己对生命有独特的理解,而这种生活方式将会伴随每个人终身。学习语文一定要打开学生的学习通道、生命通道,让语文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让文本走进学生的生命历程。
2017年11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