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始翻开《道歉的力量》这本书时,脑海里闪出一句著名的话:“跪着的德国人比站着的日本人更高大!” 恐怕有很多人读到这本书时,都会想起这句话。
历史上二战后,德国有两任总统下跪道歉。一是1970年德国总统勃兰特访问波兰,跪倒在殉难者前,他面对着600万的亡灵,“替所有必须这样做而没有这样做的人下跪了”。 二是1995年,科尔总理继勃兰特之后,再次双膝跪倒在以色列的受难者前,重申国家的歉意。
两任总统真情跪倒致歉的精神,说明德国人有着强烈的忏悔意识,德意志民族向世界展示了理性的力量,赢得了世人的尊敬。
可以说这是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对另一个国家或民族的道歉,可见道歉和接受道歉是一种意义深远的人类互动行为。大到一个民族,小到一个人,道歉和接受道歉,都有非凡的意义。
《道歉的力量》这本书向世人展示了日益重要的道歉到底是怎么回事。书中从心理学、社会学、文化差异等角度全面介绍了道歉的意义和方法,分析了道歉看似简单实际复杂的心理机制,旁征博引历史上和当代各种真实的道歉案例,阐述了道歉的疗愈功能、道歉的方法、道歉和拒绝道歉的原因、道歉的时机,以及道歉与宽恕的关系等。深入理解和运用这种重要的人际互动方式,让诚心道歉成为“俗世中的救赎仪式”,也成为强大又正面的解决纷争之道。
《道歉的力量》的作者是美国艾伦.拉扎尔,他是精神病学教授,是国际知名的道歉学专家,他积十年之功,写就了这本道歉学领域的权威著作,是二十一世纪文明社会必读之书。
书中首先阐明日益重要的道歉是什么。那就是道歉可以让冒犯他人的一方不再恐惧被报复,减轻内心的内疚感和羞耻感,不让它们成为禁锢心灵的桎梏;接受道歉则可以化解被冒犯一方的屈辱和怨恨,打消报复的念头,进而给与对方宽恕。
人活在关系之中,无论是个人还是群体,国家还是民族,逃不开的就是各种关系。关系的存在会产生各种矛盾和摩擦,慢慢就有了不和谐之音。个人生活需要幸福,人类生存需要和谐,道歉的理想结果是和解,是修复破裂关系。
通读全书,有三个方面的内容是值得读者深入了解和探讨的。首先是道歉如何疗愈创伤,其次是如何进行道歉,最后一个是道歉和宽恕的关系。
1.道歉如何疗愈创伤
道歉之所以能够疗愈创伤,《道歉的力量》一书中指出,是因为它们能够满足受害者至少一项或是多项的心理需求,包括七项:
恢复自尊与尊严;
确认双方遵循相同的价值观;
确认错不在自己;
确信人际关系中的安全感;
看见冒犯的一方受到到惩罚;
冒犯的一方对伤害者给与补偿;
与冒犯的一方进行坦诚的对话。
作者以大量的事实和例子来解释和说明每一项需求的起因,以及如何通过道歉来满足受害者的需求。最令人沉思的是“恢复自尊和尊严”这一项。
许多的伤害行为中,受害者会觉得自己的自尊或尊严受到严重的侵害,这种行为通常被称为侮辱和羞辱,因此成功的道歉要达到治愈效果,必须在某种程度上,修复这些自我价值受到的伤害。
通常,人们因为地位被降低,人格被侮辱而无能为力时,就会感到羞辱。有句古话:士可杀不可辱。任何人对或大或小的羞辱都会产生种种反应,这种反应是本能的,或强或弱,由于遭受羞辱而产生的愤怒也会因人而异。愤怒会削弱我们的判断能力,如果丧失了理性,那么就有了憎恨。
憎恨的情感在日常生活中相当常见。兄弟姐妹之间严重的憎恨,常是因为做子女的认为父母偏心,特别是涉及财产分配时,会让家庭里的成员失和;还有一个造成手足失和的原因,是对于年迈的父母,未能均等履行分摊照顾的责任,手足之间可能会误会重重,渐行渐远。如今这样日常的例子举不胜举,电视媒体也屡曝不鲜。
作为个体,为人处世,需要懂得谨言慎行,努力承担属于自己的职责,不要无意中羞辱或侮辱了别人,免得演化成憎恨,伤了和谐。那么,恰当时机的道歉,便是恢复人与人之间,群体之间,国与国之间和谐关系必不可少的沟通方式。
2.如何进行道歉
《道歉的力量》中,着重地探讨了如何进行道歉,也就是道歉的方法与过程。首先是道歉最重要的部分---认错,道歉要想有效,最重要的就是认错;然后是做出解释;表明态度和行为;提出补偿;选择恰当的时机;协商双方分歧等。在任何道歉中,这些要素不是割裂开来的,有时是一项或是多项的组合,影响着道歉的成败。
道歉最基础的一步就是,认错。没有迈出这基础的一步,甚至无法开始道歉的过程。但是在认错这一方面会是很大的挑战,因为这一行为至少分成四个部分来看:
要正确地辨别谁该对伤害负责,又该去向谁道歉;
详细地承认错误的行为;
识别这些行为对受害者造成的影响;
确认伤害是对双方社会契约或是道德契约的违背。
以严谨自律的德国为例,德国总统勃兰特上位后访问波兰,跪在了犹太人纪念碑前,向二战中被德国军队杀害的犹太人道歉,说明德国对于本民族应该承担的责任有客观和清醒的认识,承认曾经犯下的罪行,修建集中营纪念馆,全力处理战后的善后问题,德国人不断的反思,不停的纪念,最终完成了灵魂的自我救赎,令人感叹这个民族经过浩劫之后更加理性和成熟。
无论在群体,国家还是个人,出色的认错必须避免八种类型:
含糊不清或不完全的认错;
使用被动语态;
认错时有附加条件;
质疑受害者是否真的遭到伤害;
尽可能地轻描淡写;
语带同情地说“对不起”;
向错误的对象道歉;
牛头不对马嘴的道歉。
出现以上种种态度或语言,其结果肯定会破坏道歉时的效果。古训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都会犯错,重要的是对错误的态度,对错误本身不忽视不蔑视,而是正视这种现象。“过,则勿惮改”,“不惮”两字很重要,是指不怕别人的议论,不怕丢面子,不怕改过的困难,能做到这一点就是高明的智者了。
3.分清宽容和道歉
之前读过有关宽容的书籍,一度以为宽容和道歉是一样的。通过阅读《道歉的力量》这本书,才了解和懂得道歉和宽容是不同的。正像作者所言,近年来的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探讨宽恕的书籍和媒体报道很多,但探讨道歉的却很少。这显示出人们普遍愿意宽恕或被宽恕,而不愿意道歉和接受道歉。
这种倾向是基于对宽恕过程的误解和理想化而出现的。实际关于宽恕的严肃著作告诉我们,宽恕是及其困难的。许多人无论如何也无法宽恕,或只有在对方深刻的道歉并强烈要求宽恕的情况下,才愿意宽恕对方。另外宽恕不仅是认知过程,也是情感过程,是受害者面对犯错的人时,理智和心灵上发生的转变。此外宽恕是一种自发的过程,谁也没法勉强受害者这么做。
无论道歉还是宽恕,都是人类的美德。道歉一种主动行为,需要勇气和承担;宽恕是一种情怀,需要悲悯和仁慈。
在过去,无论是个体群体,还是国家民族,道歉常被视为软弱无能,但今天,人们认为这是坚强的表现。事实上,想要好好道一个歉不是那么容易的,当事双方都要具备诚实、宽宏、谦卑、担当的态度,还要鼓起勇气才行。不是吗?
二战后德国总统的惊世一跪,这一举动震惊了大半个世界,据说当时德国高层人士都措手不及,可见道歉需要巨大的勇气,特别是作为一个民族来说。有评论认为,虽然勃兰特本人不必要跪,但他这是替德国下跪的,下跪的是勃兰特,站起来的是德意志。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民族的重生因为道歉的力量,个体的救赎也来自谦卑地道歉。文明和谐的社会关系里,道歉的行为简单而复杂,道歉的力量意义深远,是道歉,让你我成为更好的人,用道歉,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和谐。
365天极限挑战训练营 第4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