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家人分享:埃里克森人生八阶段之前五个阶段---教育心理学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7)
最近两天和几位家长沟通,感觉有必要对家长普及一下孩子每个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特点和科学教育之道,因为很多问题不是家长不去做,而是根本就不知道。
人生的第一阶段 婴儿期(0—1.5岁)此阶段的生理特点是:只能用口、双眼和触觉接受外界刺激。心理特点是对父母完全依赖,恒定的、连续的、一致的体验产生自我同一性。心理冲突是: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目标是获得基本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基本信任的获得,需要护理人以慈爱和惯常的方式满足孩子的需要。如果这一阶段目标完成的好,孩子会产生希望感,否则会产生恐惧。
人生的第二阶段 儿童期(1.5—3岁)此阶段的生理特点是:学会了爬、走、推、拉、说话等,能够控制自己的括约肌,能够站立行走,支配自己身体。心理特点是感到有能力,渴望探索周围世界,表现出强烈自主的意愿,有了独立自主的要求,凡事想亲力亲为。心理冲突是:自主性和羞怯,目标是获得自主感,避免怀疑与羞耻。自主感的活动需要父母在态度方面要掌握分寸,既给予适当的自由,同时也要做某些方面加以有节制的控制,坚定地保证儿童按照社会许可的行为发展。如果这一阶段目标完成的好,孩子会形成意志品质,解决不好会产生自我怀疑。
人生的第三个阶段 学龄初期(3—6岁)此阶段的生理特点是:语言更为精炼,富于想象,动作更加精细、灵活,精力旺盛,不知疲倦,有侵入性和攻击性。心理特点是对性差别有强烈的好奇心,自我意识开始发展。如果这一阶段目标完成的好,孩子会有目标,完成不好,孩子会有无价值感。
第四阶段 学龄期(6—12岁)此阶段的生理特点是:男女儿童各自据守自己的疆界,并不断应用自己发展着的肌肉、知觉和身体技能以及增长的知识,竭尽所能去改善自我,以求能成功地解决社会所提出的挑战。心理特点是:儿童的依赖重心已从家庭转到学校和少年组织等社会机构,并且意识到进入社会后必须在同伴中占有一席之地。这一阶段的冲突是勤奋对自卑,目标是获得勤奋感而避免自卑感。目标的完成需要父母能给孩子的正确行为发出及时的肯定,父母要能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和孩子多做一些游戏等,如果目标完成的好了会形成能力,如果完成不好会有无能感。
第五阶段 青春期(12—18岁)此阶段的生理特点是:身体快速发育,生理趋向成熟,行为上逐渐疏远父母,与同伴建立亲密关系。心理特点是:对周围世界有了新的观察与新的思考方法,经常考虑自己到底是怎样一个人,他们从别人对他的态度中,从自己扮演的各种社会角色中,逐渐认清了自己。这一阶段的冲突是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目标是获得同一感而克服同一性混乱。目标的完成需要父母帮助孩子明确人生使命和目标,并清楚达成目标的方法,需要父母或其他重要他人的真诚赏识和鼓励,而不是空洞的赞美。如果目标完成的好会形成忠诚的品质,完成不好会有不确定感。
希望家长结合孩子的年龄,对照其特点,选择正确的教养,让孩子顺利完成每一个阶段的目标,为孩子的人生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