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小磊
面对自己即将降世的“孩子”(新书《胡椒树上的鹦鹉》从引进版权到下厂印刷,经历了一番马拉松式的“制作”过程),时间都去哪了?作为“最终的责编”内心感触颇多。有喜悦亦有担忧,喜悦它历尽“磨难”终于要出生了,担忧它是否会得到读者的爱(没有编辑不希望自己的书被读者喜爱),是否能给读者温暖?
两年前刚看到这部稿子时曾一度怀疑这个选题,英国人克里斯·斯图尔特(《胡椒树上的鹦鹉》的作者)在西班牙乡村农场劳作枯燥无味的闲谈,怎么会成为一本书并顺利出版(在国外当年就有超过50万的销量,这是后来得知的),我司还把它引进国内?眼前挂满问号。说到这儿,有必要说几句题外话:最早看到这部稿子,只是帮同事参与校对《胡椒树上的鹦鹉》最后几章。是的最初这部稿子并非由我来做,若不是后来这个同事飞去澳洲,或许不会跟这本书结缘。下厂前,特意跟她挂了一个越洋电话,告诉她书终于要印了,我俩隔着电话一起长出了一口气。想来当时她的心情和我是一样的。
回归正题,直到后来接触到全部内容时,才彻底被作者的故事和他笔下的西班牙乡间美景和异域情调征服了。
“走出车外,雪还在下。密密的雪花簌簌坠落,打破了厚重的静谧。万籁俱寂,我甚至听见血液汩汩流过毛细血管,心脏有节奏地怦怦跳动,大脑里神经元发出细微的嗡响……”
“我深深吸入西班牙小镇独特的空气——混合着咖啡、大蒜与深色烟草的香味,背起行李,往家的方向走去。旅程即将结束,这是最后一段路途,通常我总爱步行,仿佛如此一来平添几分传奇感。而欣赏一路田园风光,倾听各种美妙声响,也不失为乐事一桩……”
这样的文字从A4纸上透过眼睛,跃入我内心的那一刹那,整个身体和周遭静止了,血液停止了流动,仿佛跟克里斯的文字走进了他眼前的世界。原本枯燥乏味的乡间劳作,在他的演绎下妙趣横生。
大蒜的味道很多人难以接受,旅程的最后一段往往是疲惫不堪少有人选择徒步,克里斯却能从中收获别人难以受享的快乐……此刻方明白这本书的厚度,不敢再有丝毫“怠慢”,可不能让一部好的作品在自己手里失去它本有的光辉。
校对是个很美妙的过程,它像是透过文字和作者面对面一起聊天,有时候甚至会有争吵,但一切都源于对美的探索。
简单说一说我的作者克里斯的传奇经历。
在移居西班牙农庄前,克里斯的工作经历五花八门。离开创世纪乐团 (Genesis,该乐团录制第一张唱片时他担任鼓手),其后加入一家马戏团,学过剪羊毛。他在西班牙格拉纳达城外的山里买下了一栋孤零零的农宅,尽管他明明知道这里没有电,没有自来水,又不通公路。可是他没想到接下来他会应对许多麻烦事,比如有毒的蝎子、“出走”的绵羊、不肯让步的前业主等等;他也没想到会在这里收获那么多的欣喜狂欢。
为语言障碍、养殖牲畜、洪水旱灾而大伤脑筋,还要参加杀猪等当地仪式,以及从事重修桥梁的辛苦工作,你可能不希望去过他那种生活。可是你却会不由自主地羡慕他和妻子安娜,羡慕他们在那远离尘嚣的山区筑起爱巢,羡慕他们成功地与那里的居民结成朋友,可以把真实的人生故事讲得那么诙谐滑稽。
这本即将问世的《胡椒树上的鹦鹉》是《吉他羊奶天堂》(中文简体版已出)的续篇,它继续追随着克里斯、安娜与他们的女儿克洛伊在农庄的生活足迹而展开。一只愤世嫉俗的鹦鹉成为新的家庭成员,从此“硝烟四起”;西班牙学校中的趣闻轶事;相濡以沫的邻居夫妇,媒体记者纷至沓来……当他们发现自己挚爱的山谷或许会再度被水坝吞噬,震惊不已。
书中还回顾了克里斯的早年岁月——隆冬在瑞典剪羊毛的艰苦时日(曾行车穿越冰冻之海抵达岛上的农场);初次来到西班牙,如二十岁小伙般学习弗拉门戈吉他演奏;往昔光辉的音乐生涯——在学校乐团“创世纪”中担任鼓手(17岁时退团,他终究未能成为大名鼎鼎的菲尔•柯林斯),随后进入罗伯特•福塞特先生的马戏团。
有时在想,似乎每一部好的作品到读者面前要经历一番拔山涉水之旅是一个不变的定理。《胡椒树上的鹦鹉》自然也没能逃脱这一定理。校对过程中在和译者蔡姐沟通时得知,自己并非本书的“第二责编”,至于之前有过几个责编做过并没多问。蔡姐告诉我7年前她接手时还没结婚,现在终于下厂时她家小朋友已快上小学。不仅仅是责编几番更换,封面设计直到第三个才最终敲定。
让我一度陷入无尽的洪荒之中而难以入睡。
下厂倒还顺利。去厂里盯样,师傅们对色彩的拿捏很令人满意。厂里送来的装前样摆在眼前,差点没掉下眼泪来。感动欣喜过后总觉得似乎还有不满意的地方,终究没能签字。
当天晚上无意识打开早前编辑整理的文件夹,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外方竟提供有颇具异域风格的照片。惊喜不亚于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又深感愧疚,这么重要的资料竟被自己忽略了。不再犹豫,当即拨通印制部门领导电话,询问临时增加几页彩插和卡片是否还来得及。确定后才跟领导说出自己的想法。
把时间“浪费”在了最美好的事物上,它终会化为一朵血红的玫瑰,即使它身上带着刺也终将温暖人心。
特别感谢领导的认同和印制部门同事的配合,以及三形三色设计加班赶工。经历了前前后后的几番“折腾”,由最初的“质疑”选题,终于在它即将问世的时候爱上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