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与黑》
作为法国批判现实主义的奠基之作,《红与黑》对19世纪上半期法国风起云涌的各方斗争和矛盾都表现得颇为深远,司汤达致力于创作一部政治小说,他让大小资产阶级、教会人士一个个粉墨登场,木匠的儿子于连就这样走在声色犬马,光怪陆离的上位之路上,直至挤进上流阶层。在“九死一生”的危险之中,爱情的激荡显得更为壮阔雄奇。现实主义作家都强调细节的真实,但司汤达与精于描摹细节的巴尔扎克不一样,他着重刻画的不是客观环境,而是人物内心活动的细致和逼真,作者常常三言两语就把人物行动、周围环境交代过去,而对其内心的活动则洋洋洒洒,不惜笔墨,爱情心理描写更是丝丝入扣,动人心弦。
且看红与黑中描写得尤为出色的马蒂尔德和于连的爱情心理变化。
节选一小段:
“‘往最坏里想,假定这一切是个圈套,那对一个女孩子来说也是很危险的,他们知道我不是一个缄口不言的人,要我不说话,得杀了我才行。’
“ 另一方面,她的信!。。他们可能以为我把信随身带着,他们在她的卧室里把我抓住,把信抢走,我可能要对付两个人、三个四个人。。。”
‘显然,他们想毁了我,至少也要嘲弄我,他们先是想用我的信,来毁掉我,幸亏我的信写得谨慎;那好,他们现在需要一个光天化日之下的行动,这些漂亮的小先生以为我太傻或太狂,见鬼去吧!
“万一马蒂尔德是真的呢!那我就在她的眼中扮演了一个十足的懦夫的角色了。而我,我没有高贵的出身,我必须有伟大的品质,这可是现钱,不是好听的假设,由响当当的行动证明过了的。。。”
“我在她眼里将是一个懦夫。我失去了上流社会最出色的女人,在德。雷斯公爵的舞会上大家都这么说,而且也失去了极大的快乐,看不见德。克鲁瓦伊努瓦侯爵为了我而被牺牲了。他可是公爵的儿子,自己将来也要当上公爵。一个可爱的年轻人,有着我所缺少的种种优点:机智、高贵的出身、财富。。。”
“这下可严重了,事关名誉呀,一个被命运抛到我这么低的地位上的可怜虫,绝不会再找到这样的机会了;我以后会交上好运的,但总会差些。。”
这一段描写是于连在接到马蒂尔德的亲笔信后的内心挣扎,马蒂尔德美丽动人,冰雪聪明,却又高高在上,脾气古怪,于连在不经意间被她所吸引,却又在谨慎地观望着,生怕自己的冲动会让之前的所有的努力都付诸东流。在司汤达的描写中,于连的性格被塑造成矛盾的两面,自尊又自卑,正义又虚伪。他无意借助上流社会中的女人上位,却对她们有着源自阶级方面的征服欲,他害怕与贵族小姐偷情东窗事发,却不愿轻易向贵族阶级低头,不甘于放弃自己出人头地的理想。而他本身性格里的敏感,多疑,少年老成的顾虑,青年的激情,都被司汤达用一种近乎是残酷的透视手法展现得淋漓尽致。单是心灵轨迹的刻画并不足以让人惊奇,司汤达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善于将笔锋切入主人公于连的灵魂之中,通过将于连的心灵历程、性格的发展与于连所处的环境紧密联系,向读者展示了主人公的心灵世界,同时折射出了主人公所处地位的外部世界。这样就真实、自然、可信、富有现实主义艺术的说服力;使得作家可以在短短的一段心理描写中在主人公心里掀起滔天巨浪,且这个变化过程是波澜起伏的,合情合理的,紧张情绪的反复激荡和渲染一步步摄人眼球,不禁令人拍案叫绝。
于连和马蒂尔德之间的爱情不愧是“头脑的爱情”,两个聪明绝顶的年轻人,因着迥异的动机互相玩着心理战。仿佛是一场精彩绝伦的对弈,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正是因为有着平民的自卑感,在于连的内心深处有一种无法掩藏的向往跻身上流社会的勃勃野心,而在他任德;拉莫尔侯爵的私人秘书期间,他对巴黎上流社会的所有迷梦都集中于马蒂尔德身上。他费尽心机试图征服马蒂尔德,以此作为战胜上流社会的关键,为了自己的事业,于连下定决心一定要得到她,然后跑开。
但是,当有着骄人身世的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马蒂尔德向于连发出求爱信时,作者用大量篇幅描写于连的心理变化,欢乐、高兴、自豪、内疚、自责、自傲、怀疑等情绪,将一个敏感多疑,脆弱自尊的平民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同时折射出贵族的狡诈阴险和于连所处环境的险恶。于连在收到密信并决心赴约的这一段心理过程中,一方面他害怕失去上层社会中最耀眼的女孩,一方面这是一个引他上当的陷阱,但最终他那拿破仑式的冒险精神占了上风,他决定赴约。这一大段千回百转的心理描写直指于连内心深处潜藏的最深刻的本能和欲望。
诚然,于连与德瑞那夫人的爱情是纯洁的,是由灵魂和灵魂激荡所产生的崇高美好爱情,没有物质、权利地位的侵蚀,显得如此珍贵,令人心向往之,但是就于连的发迹史而言,显然与贵族小姐马蒂尔德的相互攻略更要符合当时法国的社会风气。按常理来说;爱情是神圣的不可亵渎的,可常理中的爱情多是平淡如水;难能如此的波澜起伏;这不能不归功于掺入其中的英雄情结。于连的英雄气概注入闺房,也引发了两个女性的激情,是这两个女性完成了于连在世间不得伸张的英雄气概的爱情升华,而这种升华也正是在司汤达高超的心理描写艺术中臻于完美。
正如于连所想:“在这场正在酝酿的战役中,”“出身的骄傲犹如一座高地,在她和我之间构成了阵地,战斗就在那上面进行。”如何将这场战役不失气魄而实实在在地呈现于读者面前,于他而言并不成个问题——司汤达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