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叶老巫
|| 每天絮絮叨叨,坚持日更, 第138篇
大凡码字的人,都得读一读《文心》这本书。开始翻阅前面几章的时候,我不以为然,无非就是一些技巧之类的东东。我往后面深读,发现越来越喜欢这本书。
这本书的精华,用浅显的语言,来讲清楚写作的本质,让人醍醐灌顶,茅塞顿开。《文心》这本书,至少让我明白一个道理:书要读多,更要读对。
本文是解读《文心》第三篇,照例还是用关键词梳理,我阅读之后的所得。
小说和叙事文
之前在很多书是这样解读“小说”的: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人物虚构,情节“胡编”。关于“小说”的诠释,很早以前,就进了我的知识仓库,扎下了根。每每看到电影的结尾,有这么一句:故事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偶然。更坚定了我对小说的定义,只有两个字:假的。
而我对“来源于生活,有高于生活”,一直没有理解。源头在生活,怎么还高于生活呢?教课书上没有清晰的答案,我的老师也没有讲清楚过这个问题。
小说到底是什么“鬼东西”?
《文心》是这样说的:小说该是世间最真实的故事,然后不是一件事情的实录。
可以这样理解,写小说用了“拼接”技术。把世间发生了事,诸多事情,有关联的,没有关联的,用“胶水”粘在一起,天衣无缝,很是巧妙。
小说里的人物,就是一个“拼接”之后的“综合体”:张三的头,李四的身材、王二的性格、麻子的言谈。一个全新的人物,看上去谁都像,又谁都不像。
一篇小说的优劣,就看作者的拼接技术的高低了。《文心》是这样说的:打个比方,叙事是照相,而小说就是绘画,画布上的一切由画家的感情、意识支配。
对的,作者的感情和意识决定了该怎样去拼接小说。作者从头到尾考虑的是,要清晰的表达出“一般人生的重大关系的意义”。
所以 ,写小说的关键是搞定“意义”。
我们来看看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
古巴老渔夫圣地亚哥连续八十四天没捕到鱼,被别的渔夫看做失败者,可是他坚持不懈,终于钓到了一条大马林鱼,大马林鱼将他的小船在海上拖了三天才筋疲力尽,被他杀死了绑在小船的一边,在归程中一再遭到鲨鱼的袭击,他用尽了一切手段来反击。回港时只剩鱼头鱼尾和一条脊骨。
如果只是一篇叙事文,那么可以用一句话来说,即:老人出海打渔,空手而归。《老人与海》是一篇伟大的小说,给读者传达一个伟大的“意义”:
老人没有被任何困难压服,他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与生活中磨难做不屈不饶的斗争。他说:“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给打败的,你可以消灭他,却不能打败他。”这种永不言败的精神感动并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
怎样搞定小说的“意义”?我还真不知道。聪明的你,来告诉我?
我只写过几篇小说,只能被我自己称之为小说的文字。就是这些文字,连我自己都看不愿意去看第二遍。如果在简书里胡说八道,大谈小说,把自己当成大神,我怕被众人乱棒赶出简书。
今天还是不说,闭上嘴巴。好在我有了写小说的秘笈,《30天写小说》这本书,接下来的一个月,静心修炼,等我的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