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宋]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开篇即成千古名句: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为何“不思量”却又“自难忘”?在矛盾和反复之中,心底里的那个人始终沉甸甸地安放着。
此诗是苏轼写给亡妻王弗的。而写这诗时,是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东坡来到密州,在这一年正月二十日,梦回旧日。
苏轼一生多坎坷,被命运羁绊着仕途、被际遇牵扯着家人,没有几年的好光景。但苏轼写下这首“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 ”(陈师道语)且传诵千古的悼亡词时,确实是在他一生最春风得意的时刻。
彼时,宋神宗驾崩后,宋哲宗继位,任用司马光为宰相,苏东坡又被召回京城升任龙图阁学士,兼任小皇帝的侍读。苏东坡,十分受宣仁皇太后和年仅十二岁的小皇帝的赏识,政治上顺风顺水。而过去十年,苏东坡因反对王安石的新法,颇受压制,心境悲愤;到密州后,又逢凶年,忙于处理政务,杂乱的生活扑腾在心头。
况且,王弗去世后,苏轼娶了她的表妹王润之,润之的温柔体贴程度也逊色于亡妻王弗。再加之苏轼的儿子们也常在身旁,那逝世的妻子便是只能常常“不思量”了。
“不思量”是真,“自难忘”也是真。
苏东坡十九岁时,与年方十六的王弗结婚。王弗年轻美貌,且侍亲甚孝,二人恩爱情深。可惜天命无常,王弗二十七岁就去世了。这对东坡是绝大的打击,其心中的沉痛,精神上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
苏轼在《亡妻王氏墓志铭》里说:“治平二年(1065)五月丁亥,赵郡苏轼之妻王氏(名弗),卒于京师。六月甲午,殡于京城之西。其明年六月壬午,葬于眉之东北彭山县安镇乡可龙里先君、先夫人墓之西北八步。”
“悼亡诗”从《诗经》始,便已有,但用词写悼亡,是苏轼的首创。苏轼的这首悼亡词的角度更是独特,是“记梦”。弗洛伊德有知名的理论:梦是欲望的反映。中国话也常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十年之后,苏轼梦见亡妻,便能体现这“自难忘”的艰涩。
十年忌辰,触动人心的日子里,他又怎能“不思量”那聪慧明理的贤内助呢。况且,苏轼时至中年,经历几多艰难困苦、辗转多地饱受流离之苦,更是对那种共担忧患的夫妻感情万分思念。
作者将“不思量”与“自难忘”并举,利用这两组看似矛盾的心态之间的张力,真实而深刻地揭示自己内心的情感。往事蓦然来到心间,久蓄的情感潜流,忽如闸门大开,奔腾澎湃难以遏止。于是乎有梦,是真实而又自然的。
再者,苏轼像个顽童,他的真性情在风云诡异的朝堂内外,三番五次地害他坐牢、害他被贬、害他远离兄弟、害他最终去了离朝廷遥不可及的南疆。但王弗稳健,聪明解事,办事圆通,作为是进士的女儿,能读能写,曾给了苏轼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如大树般的庇护。苏东坡这样的人,才华横溢,不知自我保护,常常做出一些天真行径,生活中是不能没有一个这样的女人把握船舵的。只有在妻子的无微不至的照顾下,苏东坡才有更多的闲情逸致去肆意畅快。
可如今,往日的美好时光幻化成“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更哀更悲更凄凉的是,纵然再相逢,怕是也难认出彼此,因当年的青年男子已经“尘满面,鬓如霜”了。
只能在那午夜梦回时,回到妻子的窗前。在梦里,是自由自在的。也只有梦是没有时空限制的,可以超越一切的屏障和有限。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年轻美貌的王弗坐在窗边,窗外的光线洒落进来,她正对着镜子,细细梳洗打扮着,脸上似乎还晕上了几分绯色。这个曾经日夜思念的人呐,就在眼前了,可他却是进也不是、退也不是,二人待在原地,彼此望着,说不出一句话,只有那清泪和浊泪流个不停。
记梦,本就是一件浪漫的事儿,梦里见故人,更是甜蜜良多,深情难自顾。
梦境终究是短暂的。醒来之后,也只能去那“明月夜,短松冈”,浇几杯酒,聊以自慰。但深情是不灭的,苏轼笔下的深情是无人不落泪的理由。
撰稿 | 盐粒
校对 | 梵低
▼点击悦读▼
帝王梦落,梦里不知身是客
大V杜甫的朋友圈里都有谁?
陆游:做一个猫奴是世上最幸福的事
他是最能打的诗人、也是最绝情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