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琅琊榜》这部电视剧的时候,既没有看过小说,也丝毫没有被任何剧透过。景琰第一次出场的时候,说实话,我是不喜欢这个角色的。我对“宁折不弯、不懂转圜”,同时还极有可能“自以为一身正义、却无限给主角惹麻烦”类型的角色,实在没有好感。
然而,我定位错了景琰,也低估了《琅琊榜》这部剧。
我最开始真的不曾想到,看剧到后来,景琰竟然成为我最喜欢的角色之一,而景琰和小殊的感情,也是本剧最为打动我的感情。
后来,我忍不住想,为什么景琰和小殊的感情竟会如此深厚?
深厚到,
一个在另一个已经“死了”十几年的时候,还心心念念记挂他,惦念他,记得他所有的习惯,
一个虽然已消失在另一个的世界里十几年之久,却还是坚定不移的信任他,呕心沥血的帮助他;
一个宁可不要性命、不要江山、不要未来,也要拼死去救另一个的副将,
一个为了另一个,即使被误解、被指责、被怨恨,也丝毫不怨对方,更无暇为自己作任何辩解,只是依旧全力阻止对方踏入险境;
一个虽为铮铮铁骨的堂堂七尺男儿,却依然忍不住向母亲喃喃:“母亲,我想小殊了....”,
一个即使是在昏迷之中,也会不断呓语:“景琰...别怕....”。
靖苏二人之间的情感,恐怕早已超出了普通意义的朋友之情。我时常在想,他们二人的感情,究竟为何会如此深厚,后来我尝试找到了一丝注解(这里为正剧向,而非BLcp向~)。
(1)靖苏二人自小便在一处玩儿。由于他俩的家长们感情深厚,所以他俩应该是自小便由家长们带着,走在一处,玩儿在一处。大概从他二人还为幼儿的孩提时代就开始吧,他们俩便长年厮混在一处,通俗点说,他们是纯粹光着屁股一起长大的两个孩子。孩提时代的感情,童年时代的感情,更为纯真。
(2)靖苏二人年纪最为相仿,彼此能够相互理解,交流、相处起来也会更为融洽。在长年一起玩儿的小伙伴中,靖苏二人年纪最相仿。众所周知,年纪相仿的孩子们,更容易玩儿到一起,更容易有共同话题、共同爱好,更容易相互理解,交流起来,也相对会更为融洽。在二人共同成长的过程中,他二人对各自的父亲及其他上一代人(尤指威严的男性亲戚们),自是有敬有怕;对贤良的祁王哥哥,这位他们二人共同认定的他们未来的主君,自是有敬佩更有尊敬;对太皇太后、宸妃、静妃、晋阳公主等这些慈祥的长辈们,他二人卖萌撒娇、耍赖打诨总是有的,但他们却不能对她们说出属于他们当年特定时期、特定年龄的心里话。而彼时的靖苏两个,正值青春年少,正是大好时光,他们二人年纪相仿,感情甚笃,除了能在一起玩儿,还能用彼此一颗最真诚的心,坦诚相待。他二人能够一起喝酒、一起聊天、一起说说真心话,一起分享青春年少时期各式各样花样作死的烦恼、心事等等,这无疑会使他们二人的感情更为深厚。
(3)靖苏二人成长的步调一致。小殊是当年金陵城中最明亮的少年,不论是智商、情商,还是武学研究,亦或是文学造诣,都属于顶尖级别的。景琰比小殊...虽然笨了些,但总归成长的速度还是能够跟上小殊的步伐的,二人进步的速度、前行的步调几乎一致,谁也没有掉队。当年,身为孩子王的小殊,能够毫无耐心、毫不客气的把小豫津绑在树上,还不是因为小豫津跟不上他这个最耀眼的少年的步伐嘛,潜意识里他嫌他麻烦、嫌他累赘啊,所以才懒得时时带着他!而带着景琰,小殊却不累,小殊也愿意时时和景琰玩儿在一处,这也侧面证实了,这两位少年,都是当年金陵城中出类拔萃的少年,他们成长、进步的步伐,几乎是一致的。
(4)靖苏二人共同成长,三观一致。逐渐成长的靖苏二人,一同习文,一同练武,一同受教,一同常听祁王哥哥的教诲。长大后的他们,兴趣相投,理念相近,理想相同,价值观一致。思想上的共同进步、同步成长,奠定了靖苏二人能够继续做朋友、能够长久成为彼此挚友的基础。
(5)靖苏二人地位平等,定位相同,格局契合。彼时的靖苏二人,都一心以为祁王哥哥能够继承皇位、成为皇帝;彼时的靖苏二人,共同认定祁王为自己未来的主君;彼时的靖苏二人,对自己的定位均为“祁王殿下的忠臣良将”。当年,同样身为疏阔男儿的他们,最大的愿望便是彼此都能够投身于祁王麾下,一起努力,共同辅佐祁王,争取成为“祁王殿下的左膀右臂”;当年,同样身为疏阔男儿的他们,站在同样高度的格局上,共同期待着,日后,他们能够一起在祁王的带领下,共展宏图、共施抱负,安邦定国,开创一个不一样的大梁江山,迎来一个清明的太平天下。
当年的靖苏二人,伴随彼此共同玩乐,用一颗真心共同分享,相互陪伴共同成长;
所以,当年的靖苏二人,感情澄澈、真挚、深厚。
何况,靖苏二人除了彼此互为挚友之外,更重要的,他们还是袍泽战友!当年的靖苏两个,一起上过战场,一起打退过敌人!彼时,他们一起遇过险,他们一起陷入了敌人的包围;彼时,他们相互扶持,相互鼓励,一起合力,联手冲出了重围,终于化险为夷。换言之,他们二人,在当年曾有着不止一次的过命的交情!
当年的靖苏二人,原本就有着深厚的感情基础,他二人彼此之间的默契原本就非比寻常;
而后来,他二人又在屡次共同御敌的过程中,更是培养出了他人难以理解的默契和心有灵犀,有时,甚至他二人之间的交流神思之敏捷、契合之无缝隙,他人竟难以置喙、难以插足,更是难以理解。或许,平叛誉王九安山兵变之时,靖苏二人之间的外人根本就跟不上的交流,只不过是十几年前的靖苏之间最为普通的交流而已;当年的他们,这样的交流、这样的默契,俯拾即是,随处可见。
原本,军旅战士之间的感情就要比普通朋友之间的情感更为深厚;而一起赴死过的、有着过命交情的战士们的袍泽之情,更是非一般的普通生活中的友情所能及。
何况,靖苏二人原本就有那样深厚的感情基础。如此,景琰与小殊之间的感情,又如何不深厚?!
孩提时代的玩闹相伴,童年时期的共同玩乐,早已化为靖苏二人之间最为澄澈、最为纯真的友情;
少年时期的共同成长、共享心事,青年时期的理念相近、理想相同、三观一致、格局契合,又共同筑牢了靖苏二人之间友情的基础;
同赴战场、共同御敌、同生共死的过命交情,使靖苏二人之间的情感更加牢固、更为深厚。
而随着时间的流逝,经过了时间漫长的洗礼、沉淀、发酵,靖苏二人的深厚友情和袍泽之谊越发牢固、醇厚。
他们之间的感情绵长、悠远,哪怕经过十三年的分离,他们对彼此的心,却从未变过;
他们之间的感情醇厚、刻骨,哪怕最后生死相隔,却依然彼此相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