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课第133天(20190304)
1.情绪别浪费,好好开智慧。2.感受内在空间。
以爱为桥
今天读了一篇关于父子关系的小文章,文中一开头就列举了电影《流浪地球》中的一对父子,父亲为了整个人类家园进入空间站工作,一去就是17年,儿子一直生活在怨恨中,父子间从未有过正常的沟通。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式的亲子关系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缺乏足够的沟通。
在读这篇小文章的时候,我很有同感,因为从小到大,和父亲交流就特别少,父亲在我心目中一直是很威严的形象。在我的记忆中,父亲似乎从未抱过我,也从未对我说过特别让我感动的话。虽然随着一天天长大,越来越感受到父亲对这个家所付出的辛劳,感受到他的不容易,但内心生起来的更多的是感恩和敬畏。带着这样的感觉,高中、大学在外读书,给家里打电话,偶尔父亲接的时候,会感觉气氛很尴尬,说不上几句话就会把电话交给母亲。假期回到家和父亲独处时,也会感觉有些不自然。
这种感觉一直持续到我成家,有了自己的孩子。那时父母和我们生活在一起,从那开始,与父亲的关系有了些微妙的变化,这也可能源于我的长大以及父亲的日益衰老。和父亲关系真正改善是在几年前听完传统文化讲座后,第一次给父亲洗脚,父亲当时感动得痛哭流涕,之后感觉与父亲之间的关系似乎拉近了许多,内心也更加自然了。再以后就是经常给父亲理发、剪脚趾甲,隔一两天给父亲按摩一次,感觉和父亲的关系才变得非常正常,和父亲独处时心里也感觉很自然,父亲也会常和我聊些家常。
和父亲的关系经历了漫长的等待,才变得像今天这样。似乎在相当一部分中国的家庭中,都沿袭着严父慈母的传统,当然现在有许多家庭变成了严父严母。孩子小的时候,经常会听到一些家长说,孩子在家里必须得怕一个人,不然孩子以后不好管。在这样的观念下,常常以大声的训斥、严厉的语言,甚至暴力的方式,来实施对孩子行为的管教。但这种方式的成效往往是很短暂的,效果也会越来越差,而且还会伴有很大的副作用,那就是把这种带有情绪的处事方式潜移默化地教给了孩子。而随着孩子的逐渐长大,他们也会以同样的方式回敬给父母,而且可能会相伴一生。
其实,父母管教孩子无可厚非,因为大多是基于爱的前提,不希望孩子养成坏习惯,但完全可以换一种更好的沟通方式,那就是以爱为前提,经由爱走进孩子的心,以生命感动生命、用生命影响生命。愿更多的家庭都能生活在爱中,孩子在父母的爱中慢慢长大,父母在孩子的爱中慢慢变老!(宏光)
我的偶像是爸爸
晚上,我和先生刚一进门,女儿便像小鸟儿一样飞过来,扑进先生的怀抱,一天未见面的父女俩必要上演每日的固定科目“小别重逢抱一抱”。只见先生的鞋还没来得及脱掉,就被女儿紧紧搂住,然后变换各种姿势,一会儿搂脖抱,一会儿考拉抱,一会儿又小狗蹭,然后就使劲地亲脸蛋儿,脸都被亲变形了,然后便会听到先生发出“哎呦,哎呦”的声音,这一亲昵往往会持续两分多钟。曾经爷爷看到这一幕,笑得合不拢嘴,说:“尧尧,要不你把你爸揣兜里得了!”
女儿和先生的关系是极好的,从她有“偶像”这个概念起,她的偶像就是她爸爸。这不,刚刚还同我们甜蜜地抱怨,“爸爸,你又多了一个小迷妹,嗨,又有人要同我抢你了!”然后,“尧尧广播”开始,我们饶有兴致地听她细细道来。同桌和女儿抱怨数学题怎么这么难,女儿随口说,“昨天晚上,我爸爸都给我讲明白了,我教你!”同桌说头疼,女儿便教她按摩耳后的穴位,“我爸爸经常给我按摩这里,非常管用!”同桌双眼顿时溢满小星星,“你爸爸怎么这么厉害啊,他都快变成我的偶像了!”
女儿的同学都知道她的偶像是爸爸,这曾经让同学们很不理解,女儿也目睹过好朋友和爸爸之间的互动,那场景她都会感觉到压抑和难受,甚至会有一些不解与困惑,但更多的是庆幸和感恩。我能理解她的感受,相较于父亲这个角色表达更多的是所谓“严父”的特质,先生在陪伴女儿的过程中,所给予最多的是包容、耐心、接纳和宽谅,他让女儿感受到的是信任与尊重。我想,其实这才是女儿最需要,也是让她倍感庆幸和感恩、幸福与喜悦的吧!
就如此时,先生和女儿学得津津有味,我也坐在一旁,写着功课。耳边是父女俩时而平和、时而激烈的讨论声,眼前是两人头挨着头,在纸上写写画画的身影。看着这两个我最亲爱的人,我那耐心慈爱的先生,我那可爱聪慧的女儿,这一刹那,我的心是如此满足与感动。仿佛有一股淡淡的花香在心尖上浸润,那么柔软,那么幸福!(金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