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份早早买好了往返杭州的车票,2月3号就提前请假放飞自我了。真的很喜欢杭州这座城市,虽然来到的次数屈指可数。这回是第三次。
最早是2018年,某个周六下午两点钟心血来潮说走就走,晚上八点抵达,嗯,那时候不动脑子的,没有坐高铁,跟我的小灰培养了5个小时的感情,虽堵但到(明明搜索的时候还显示3小时,开来开去还是3小时……)。第二天去了蓄谋已久的象山美院。那一条进山的道路上,车如流水但流得贼慢,摇开车窗,沁人心脾的凉意打进车里,很清爽,慢慢开反而成了享受,越往山里,两边的树生长得越肆意,绿意盎然,郁郁葱葱这些词原来都是写实的,远远的正对着山峰的残影,像是开进了一幅画卷中,徐徐展开。或许就是这愉悦的感受让我对初次见面的杭州就有了好感。第二次是2019年的五一,陪同好友来散心,上灵隐。疏于计划,差点没地方住。虽然两天半的活动范围八九成在方圆三公里内,但过程中一系列的不期而遇,给这次短途画上了比较满意的句号。
这次想着年前得出来转一转,思考去哪里转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杭州。高铁两三个小时就到了,还是很方便的。这次还赶上了年度潮流词汇“特种兵”,于是选了个六点多发车,九点半到的车次,凌晨四点闹钟响,我能感受到灵魂跟肉体拉扯了几个回合终于合体坐起来了。毕竟一误车毁三天呀,咱轻重还是能掂量出来的(实际还晚点了20分钟)
3号到5号都显示下雨。如果不“特种兵”,那么正常中午至下午才到,一到就爬山,还下雨,似乎也不合适,所以我决定一早上山,见佛祖得趁早,必须态度第一位哈哈。那么抵达后第一站给到浙江省博物馆之江馆了!先好好了解一下这个城市,再用脚步去感受她。这个顺序怎么看怎么合理,我不费吹灰之力逻辑自洽了。
高铁到站时是杭州站,站内乘地铁1号线到江陵路转6号线到枫华西路站(A口)下,照着导航走一公里左右,拐了一个大的“L”,拐过去一直走,就看到了博物馆的建筑群,用了1小时左右。
博物馆外立面比较低调,跟印象中象山美院的风格还有书上看到的建筑大师王淑的作品,风格不一样。还没走到正面去的时候,斜着远远的看过去,门口的人很少,加起来不到十个。两个反光的雕塑很醒目,像牛,但这也不能证明什么。这是博物馆吗?直到看到三三两两大大小小的黄衣服红衣服在一个大石碑前面照相,黄衣服红衣服后面石头上影影约约有字。加快步伐,走到正对面,看定了,哦,就是她,浙江省博物馆!赶紧找个斑马线往对面赶,趁看着人少……对了,前面一左一右两个雕塑是镂空的不锈钢的犀牛和野猪造型的。
11点左右进门过安检存包,第一感受:原来人都进来了呀!第二感受:这个馆的数字化做的真好!
数字大屏很直观的告诉游客现在馆里有多少展馆,每个馆人流情况,有哪些特别的展览。
一个好的讲解远胜过十次目不明耳不聪的走马观花。那次上灵隐,偶遇一位义工团讲解员大姐,带着游客边讲边上山,知行合一,告诉大家顺势而为,从山脚天王殿,顺时针方向,一路讲到山顶华严殿,近3小时仍让人意犹未尽。馆内有租讲解器的地方,但是没找到报名听志愿讲解的地方,挺遗憾的。
但庆幸很多展品的介绍比较详细,不是一个朝代一个日期一个名字结束,而是有一些故事的描述。只要耐心看完,面前的文物也会生动起来。不亚于一次无声的讲解。希望这样的故事性描述越来越多。
每一层,基本上是基本陈列馆和临时展馆搭配着来的。我有点小心思,想着临时展馆,说明有时间限制,展品肯定是精心挑选的,这次不看下次可能一个地方凑不齐了,基本陈列不会长腿跑了,所以我预想的参观顺序:先临展后基本陈列。后来打脸来得很快,因为每个馆里面都能看到很惊艳的,很有意思的展品,看着看着也分不清先进的陈列还是临展了。
看到一个羊一个狮子的青瓷器很有意思,那个狮子尤其喜庆,不仔细看都不敢信这是个大狮子。原来两晋时候,羊和狮子是越窑青瓷两款经典的造型。羊同音“祥”,包含着人们的美好祝福。看了介绍才留意到,这真是一只要上天的羊呀,身体两侧刻画了“飞羽”。原来这也反映了当时盛行的道仙思想。
转角一排展柜里面,不起眼的一层,中间挤了一只很吸睛的青瓷器,镜头里面直接怼进来一张傻乐的大脸盘子,呲牙咧嘴的,太喜感了。一看介绍,好家伙,这个大憨憨竟然就是经典造型之一的“大狮子”。细看,也是一头要上天的狮子,真呀真开心!
比起一羊一狮,单独展柜展示的这只“黄鼠狼给鸡拜年”的壶,就正经多了。黄鼠狼给鸡拜年,是旁边游客念叨的,这只壶的大名叫“黄鼬把瓷鸡首壶”,出自西晋越窑,是余姚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拼实力出圈参加省百大镇馆之宝特展。黄鼬的四只爪子撑在沿口,看着苍劲有力, 360度欣赏一圈之后,逼真得有点“可怕“,精瘦的黄鼠狼向下俯视有点像是要把下面这只一脸慈祥的大肥鸡给吃了。解说鸡寓意吉祥,鸡属阳,没提到黄鼬是不是跟鸡相冲,是不是属于阴,是不是正好一阴一阳,谁也吃不了谁。
在馆里看到第一个易的元素就是“黄鼠狼给鸡拜年”的解说词里面的“鸡属阳”,后面发现这样的元素有很多。
距今8500-11000年的上山文化,出土的彩陶上面竟然有八卦的符号,如果这不是老祖宗进行艺术创作的时候的巧合,那只能说太震撼太震撼太震撼。照片里左至右,第一个坤卦,象征自然界的地,第二个上震下坤豫卦,震象征自然界的“雷”,第三个太抽象了,对不上号。相传伏羲氏一画开天,作三画卦,伏羲氏距今5000-7000年,周文王作重卦,有八八六十四卦,周文王距今3000多年。距今8500-11000年的前人的陶器上出现了三五千年之后后人发明的符号?太神奇了。
后来在漆器展里面,看到有一个八角盒上面雕刻了一组完整的先天八卦图。又在红妆馆看到一件纳纱绣八卦纹饰件,像也是先天八卦。从生活日常用具,到嫁娶大事的装饰品,没想到八卦以前这么“火”。
没想到的事情太多了。谁能想到古人还把“钱币”串起来做装饰呢。照片这个是金国金世宗大定十八年(1178年)铸造的钱币式样的银串饰品。像耳饰?
谁能想到一个花盆还是漆器,一件漆器还是个花盆?不知道拿来收藏前主人家有没有往里载过花种过草,防水不防水。
还看到一个套盒,拍它一是觉得它造型独特,不像是方形或者圆形的盒子,它有棱有角的,二是我把铭牌上的“方胜式套盒”给看成了“方胜式套餐盒”,原谅我多惊讶于古代怎么就有“套餐”了,太稀罕,一顿咔咔咔。 回来查了一下,造型独特的背后有一套专业的说法。“方胜”,指两个菱形压角相叠而构成的几何图形或纹样,“方”一是形状,二是并列且对称,“胜”是一种自汉朝时期流行的首饰,女子将其佩戴于头上,材质有金、玉、铜等,含“优胜”之意,事物优越美好则为胜。是以“方胜”,有吉祥美好的寓意。还顺带查到,联通公司的logo设计也跟这个有渊源,还真挺像的呢。
下面这个是双拼盒,造型很有意思,寓意,没有查,但真的好奇里面是装什么用的,为什么要双拼呢。
还看到好多个提梁匣,雕刻非常精美,美轮美奂(这些词终于用上了),有龙有狮子有山水有几何纹……不专业的我实在想不到怎么用词汇来描述这些精美的雕刻。
这只体提梁匣还展示了内部的照片,设计太精巧了,小小空间别有洞天。
这个成年男子拇指大小的鸟食罐,好像也是青瓷的,还出自官窑,表面是冰裂纹?第一眼看到就是“精巧”,得是什么样的主人才会选这么精致的鸟食罐,什么样的笼子能配上这样的鸟食罐,什么样的鸟能用上这样的鸟食罐?
之江馆有四层。逛到第三层,力气用的差不多了,脑子也不好使了。三层的宋韵文化馆没去,海洋文化馆走马观花,四层的ABC三个书画馆都没去,古琴艺术馆也没去,只好奇去了大名鼎鼎的富春山居馆。书画没有底子真的一窍不通的,而且书画展览一般挂在那儿,没有过多的介绍,主打一个“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我还是自觉先退下吧哈哈。
虽然正儿八经百分之二百看不懂书画,但是我发现其他馆里偶尔遇到的带着生活场景的画作还蛮有意思的。以前有看过一些考古节目,总提到通过出土的某某物、某某画作能反观那个时代的人们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突然想到这儿,就留意起来了。
看到富春山居图里面有人在桥上钓鱼,有人在船上钓鱼,水面上有很多鸭子,山间小道有樵夫背柴赶路……都是钓鱼,船上和桥上哪边是为谋生呢?
看到了不是马车而是牛拉车的场景,画里有3头很壮的牛在拉车,不知道属于什么规制没有,里面坐的是什么人呢。牛右前方的摊位, “越州施二郎’鼠’药”,好像是在卖老鼠药? (字认不全,尴尬)
看到茶铺,面食铺,卖书的店铺,四方的桌子,长条凳子,挑扁担的人……
看到卖糕点包子的铺子,蒸屉长得跟咱们现在的看着一模一样,还有老祖宗的娱乐节目“看杂耍”,画里一根长矛上挂着“秦家班”的招牌,看来“秦家班”很有名,不知道有没有传承下来。这样围观的阵势,放在今天,老祖宗应该也是妥妥的吃瓜群众哈哈。
还有民俗馆也很有意思,里面除了很有名的“万工轿”,还有很多大大小小的嫁妆,洗脸盆、洗脚盆、食盒、首饰盒等等非常生活化的东西,可以看到这些东西跟现在的变化。
我在馆里待到下午三点半左右离开的,逛到三层就很饿了,早上剩的几片面包早已经下肚,还是饿,脑子开始反应迟钝,再看下去估计没有兴致了,就像是吃饱了饭继续吃到撑才停筷子,原来吃得觉得美味的食物一下子回想起索然无味。算好了时间回去落脚赶紧找点吃的。到此为止吧!
参观也不一定要每个馆都去到嘛,也不一定每个展品都看一遍嘛,无论什么时候允许“留白”,留给下一次,有所期待。好看的当然能一看再看,常看常新嘛。
下次继续!
(PS:罗嗦到这里,最后放一张一层某馆里面展示的西湖全景地图,翻看相册,其实之后的两天中无意经过的地点有跟这张图不谋而合,感觉很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