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涉《雪国》,只知道它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创作的一部中篇小说,也是他唯美主义代表之作。当我第一次阅读《雪国》时,对其中的美是无法体会的,甚至我觉得它的故事过于单调乏味,而失去兴致。后来,当我偶然间读到“贫寒之中自有强劲的生命力”这句话时,突然心头一震,觉得有一股莫名的情感涌上心头,好似遇到了知音,我们进行过一场深入灵魂的交流,也正是这份情感,让我有了耐心细细去品味其中的滋味。
《雪国》曾是川端康成在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时被评奖委员会提到的三部小说之一。也是川端康成“极为欣赏纤细的美,喜爱用那种笔端常带悲哀,兼具象征性的语言来表现自然界的生命和人的宿命”的最好诠释。我欣赏《雪国》,如同欣赏《红楼梦》里“我所居兮,青梗之峰;我所游兮,鸿濛太空,谁与我逝兮,吾谁与从?渺渺茫茫兮,归彼大荒!”这种空灵的美一般。我觉得《雪国》中渗透着深深地虚无思想,这种“东方式”的虚无和“归彼大荒”都意味一样隽永。都强调寻求心灵解脱后的自在逍遥之意。
《雪国》里有一句“以朋友相待,不向你求欢。”我时常在想,如果一开始一切都如这般纯洁,“人生若只如初见”,这一场邂逅并没有让驹子、岛村、叶子三者之间有灵魂与肉欲的纠缠,雪国会不会一直美丽洁净,一直长存?而事实却是,三者在灵魂与肉欲的交织中,驹子沦为舞女,成了岛村的情人,而在岛村心里仍然对叶子的纯洁充满向往。最后在静谧的雪国里,叶子(象征灵魂)坠楼身亡,一切又归于沉寂,雪国也如同一颗明星,坠落苍穹。这或许就是川端康成的“生命本身就是一种徒劳”,无论是灵魂还是肉欲都有既定的宿命。春花秋月杜鹃下,冬雪皑皑寒意加。在《雪国》里,人性都是矛盾双方,既对肉欲充满渴望,又对灵魂充满向往。这或许就是人总是会对别人好奇的原因。好奇肉体的轮廓,好奇肉体之外的灵魂,总想要了解别人的故事更多,探寻更多,而人生往往如此,但是大多数人缺失灵魂,或灵魂肮脏,所谓的深入灵魂的交流大多是臭味相投,而很少有君子之交,所以也只能感叹知音难觅。有一句话说,很多人一辈子都遇不见梦想的真爱,只是因为害怕孤独的死去而选择随便找个人互相饲养。或许爱情也是徒劳。
叶子离世,而岛村却对死亡缺乏感知,这其实也是川端康成想传达人生的生老病死都是常态,生命本身就是徒劳。生即死,死亦即生。想起禅宗认为,“菩提本无树,明镜亦无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与川端康成在《雪国》中所要表达的人生无常、万事皆空、灭我为无、无中生有的虚无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雪国》中虚无之美、洁净之美与悲哀之美达到极致,令人怦然心动,又惆怅不已。
生命是厚重的,无法丈量,以“虚无”的态度去品味生活,其实收获的也只是“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坐观天外云卷云舒”的闲适。“虚无”不等于“不作为”,“虚无”更多是精神的自由闲适和滋养,是一种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