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中华史《奠基者》 第五章:两个基本点之好大一张网
艺凡:接前文,前文提到伦理治国,那么什么是伦理呢?
易中天:伦,就是秩序和类别。如果没有,就叫“不伦不类”。但最重要的秩序和类别,是人类社会的,叫“人伦”。
艺凡:在当时,人伦又是啥呢?
易中天:儒家的说法,人伦包括五种人际关系: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叫“五伦”。规范五伦的道理、法则和仪式,就叫“伦理”。
艺凡:伦理的核心是啥呢?
易中天:名分。就是名位和职分。说白了,则是一个人的社会身份和社会角色,以及相应的权利、义务和待遇。
艺凡:决定权利、义务和待遇,那名分就很重要了。
易中天:对啊。妻们固然会严防死守,小老婆也不能“妾身未分明”。
艺凡:名分就相当于人的命根子了啊。
易中天:没有人可以不要名分。没有名分,就没有面子。面子是名分的标志,也是人的脸面,或脸谱。摆出来,就叫“摆谱”;有了它,就叫“有谱”。这就可以交往,可以“面对面”。否则,就“对不起”。
艺凡:这就是现在说的死要面子吗?
易中天:对,你要认同伦理,看重名分。只要你当回事,所有程序便会启动。从此,你就成了电脑里的数据,任由纲常伦理的软件处理。
艺凡:这可真是好的一张网。有人能逃出这张网吗?
易中天:几乎没有,你出家?庙里有师父。你浪迹江湖?江湖有门派。你不可能绝对一个人生存。只要归属于某一群体,那就要有名分。只要接受名分,那就仍在五伦。
艺凡:怪不得苏东坡说“常恨此身非我有”。
易中天:这只是一句牢骚,什么“小舟从此逝,江海度余生”,根本做不到,也没当真想过。
艺凡:“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宗法伦理,将所有人都“一网打尽”。
易中天:尽管秦始皇憎恨封建,汉高祖厌恶儒家,却都不反对伦理治国。
艺凡:秦始皇的政策,是既要“依法治国”,又要“道德礼仪”,只不过把德和礼都纳入法。
易中天:所以,他除了推行“车同轨,书同文”,还要求“行同伦”。
艺凡:那刘邦呢?
易中天:汉高祖则在登基不久立足未稳时,便让儒生叔孙通重新制定了礼仪。此后,以纲常伦理为核心的礼乐制度,不但没有因为邦国变成帝国而被废除,反倒一直延续到清。
艺凡:那伦理治国和其他相比,优点呢?
易中天:且听下回分解,便宜了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