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听了第一节课知道作业是构建自己的知识框架的时候,感觉自己曾经学的知识理论都已经忘光了,无从下手,也去翻看了书本和曾经做的笔记,还是不知道怎么去搭建出来,然后去看了看其他同学写的,再想想自己曾经学得印象比较深刻的课程,记得曾经上过瑞妈的家庭三层楼还有点印象,但当时的状态也是比较焦虑的,所以学得可能比较浅,没有联想系到知识框架,只知道它的三层楼就是:感受爱,学独立,享自由。就先参考其他同学的理论知识放进了框架里,其实当时对这个框架是有点蒙的,但现在再从新回过头来看,发现框架的里还可以添加一些理论知识的,而且对这个框架的理解更加通透和明了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也比刚开始的时候好了很多!
第二个步是对案例的拆解,刚开始我也是觉得好难啊,看了理论课,看了老师对如何做作业的讲解,但还是不会写,硬着头皮写了出来,发给玲子老师,玲子给了我很大的鼓励,对我做得好的地方都给予鼓励赞美,方向没有做对的又给我提醒引导,让我再试着改一改,我也改了再提交。在第二天听老师讲解作业过程中发现自己虽然认真思考去写了,但是很多地方没有考虑到,案例拆解的还是比较单一和片面的。比如孩子的表现,我没有分清那些是主观的陈述,哪些是客观的陈述,在拆解的过程中还是把家长的主观看法放进去了,思辨力还是欠缺的。写家长的想法时只是考虑到妈妈因为焦虑希望这种状态尽快改变,后来在玲子老师的提示了有增加了一部分,感觉代入感不强,同频力不够。然后在家长的情绪感受,家长的做法,后果和影响这三部分写起来就顺一些,同频力,思辨力和分析力这时候稍微好点。但在第二天老师作业复盘和优秀作业分享的时候发现自己考虑的还是不够全面,漏了很多的面,感觉自己的看到的点太少了,又重新按老师说的用原话写进去。
第三步分析与答疑,第一步是引导换位,现在回过头来看当时有点直接了,比较生硬,没有类比,语气也不够亲切,同频力和互动力需要提升,归因谁的时候刚开始只归因到孩子,后来玲子老师提醒才考虑有孩子,社会环境和家长三方面。归因啥也是考虑得不全面,只考虑到孩子,家长还是欠缺的,比如家长的限制性信念等等,思辨力和分析需要提高。给出教育方法和后果与影响都会因为归因谁和归因啥来展开,在后来看了老师的作业复盘和优质作业分享,他们考虑得真是太全面了,可能是自己理论还不够扎实,见得的案例又少,所以各方面的能力都是需要不断地去提升。
第四步是定位与辅导,从这个过程中能发现自己还不足的地方,从哪些方面去改进和优化自己,从这个步骤中能更全面的看到自己的不足,不断地提升自己。
第五步是模拟答疑,很幸运的是在玲子老师的鼓励下,我参加了本次实操课的模拟答疑,真是非常好一次的体验。虽然在答疑前按照了对方的问题去拆解和分析,也写出了一些具体的教育方法,但在实际的答疑过程中会有偏差,因为家长的文字描述并不是很全面的,需要在具体的答疑对话中去核实,然后对家长在文字描述中没有描述到的新增加的信息进行归因再给出具体教育方法,确实是需要灵活应变的。在这次的模拟答疑中,我感觉我换位的时候用了一个类比,还是能让家长有一种啊哈的感觉的,在和家长核实情况的过程中也能肯定家长做得比较好的地方,在帮孩子建立目标的时候提出了建议,对于家长的限制性信念也给出了自己见解。但在和归因谁和归因啥分析的不全面,所以给出的教育方法也是不全面的,后来玲子老师也给比较全面的补充。在这次模拟答疑中,我给自己目标是先去开口说,说得怎么样不考虑,因为目标比较低,所以没有太紧张。只是因为各方面的能力有限,所以没能给出全面的答疑。希望以后不断的学习来提高自己的能力。
第六步是无痕引导。无痕引导对于低龄的孩子做起来可能相对容易一些,特别是今天看了老师对作业的复盘后感觉很有收获,但对于大龄或者青青期的孩子来说我觉得是有困难的,首先是自己情绪管理能力还要提升,第二是自己如何去帮助孩子的能力也是不足的,能力不足只有不断学习了。
在整个实操的学习过程中感觉到自己的收获还是很大的,从不知道怎么做,到一步一步的做下来了,虽然每一步都还有很多的不足,还有很多的面没有考虑到,但以后遇到问题的时候可以按照这个框架做下去了,通过刻意练习相信会有进步的。非常感谢玲子老师的鼓励和无痕引导,推着我一步步的往下走,让我觉得没有多大压力的完成了这次学习,非常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