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生存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大部分人都只是生存而已,换成一句大白话就是“你仅仅是活着”!我们应该去激发一些创造性,无论它的大小,我们应该尽量去拓宽这个世界的可能行,无论是否能成功。
许多人徒把生命握在手中,最后也不过是等待凋零。他们用糊里糊涂的状态行走在时间轴上,像履行程序一般的去上学、工作、结婚、生子,直到老至将至,却从未驻足思考一下意义是什么!即便这些人用大半辈子的辛劳换来了车子、房子与地位,貌似光鲜的和人交谈着家长里短,也不过是因为除此之外,他们并不知道生活还是个什么玩意儿!
要知道,鲜衣怒马并不能装饰你空洞的躯壳,总有一些时候你会打心底里感到悲凉,因为人是需要思考的动物,没有思考就像是无根的浮萍,随波飘荡,不安与烦恼永远笼罩着你。人类智慧的产生就是追寻意义的结果,如果你拥有了这项能力却不去使用他,无异于是一种退化。所以活的光鲜不如活的明白,活明白了之后你才能通透,才能得大自在。
深刻似乎正在与这个世界绝缘,关键在于不是思考的人在减少,而是从观念上对它忽视的人越来越多。以前即便一个人还没有深刻思考的能力,但是对于这个观念,他不会去否定,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在漠视这个观念。这和我们的时代有关,社会运行的速度越来越快了,叫人忘记了沉淀这回事。
我们从狩猎时代开始一路进化,途径了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人们每天做的事情被逐渐程序化,这种单调生活屏蔽了大量刺激大脑的信息来源,催生出了一种无聊乏味的生活,导致许多人只能在每天仅有那点闲余时间里靠寻找感官刺激来愉悦自己,或者是基于工作的疲惫,下班后也甘愿让自己在懒散和无聊中沉沦。这其实是一种恶性循环,要想打破这种循环,只有靠不断的学习与思考。
学习是接收知识的过程,思考是消化知识的过程,只有两者结合你才有可能打通创造性。而且它应该是一种持续性的状态,只要生命没有停止,这两个过程就不能中断,这样你才能让自己在生命中做的每一个决定都变得有意义。
我们惯性的认为学习这件事只存在于校园之中,一旦毕业,仿佛就像卸下了一道枷锁从此跳入了虚度人生的乐园。殊不知,真正的学习是在校园之外,而且这个学习是综合性的,它不限于门类、学科、理念或者经验。
如果我们把知识当成一种燃料,每一个人刚从校园出来都是燃料充足的,他们开始在社会上奔跑,但总有燃料耗尽的一天,那么有的人会不断给自己进行补给,以便持续的保持动力,而你始终在消耗学校给你的那点存货,久而久之便停滞不前了。
这里需要解释的是,关于保持动力去奔跑,并不是要你狭隘的去追逐名利地位,而是去寻找那些你真正想要明白的东西,或者是创造你觉得有意义的东西。无论你是想要探究历史长河中的各种文明起源,或者是浩瀚宇宙的运行规律,还是成为一个技艺高超的工匠、职人、艺术家,你也可以去试图改造所有具体的事物和无形的知识,以便让我们身处的文明更美好。这才是生活该有的样子,一种区别于生存的状态。
只要不是被动的生存,而是建立在主观能动性上的奋斗,就能够体现出意义,一旦你把生命推到了这一层面,就自然不会再为名利等虚荣的头衔糟心。当然我并不是要贬低金钱的作用,毕竟上层建筑是要有物质基础的,只是你追求的核心变的更高级了,无论贫富与否你都离“活的明白”更近了一步。
当然,阳春白雪是属于少数人的,所以你是否能成功并不重要,但你是否想去做,很重要!“活的明白”是实现生命意义与通往大自在的不二法门。当你立下决心,开始一生的学习与思考时,都还只是刚入门而已,后面还有漫漫长路,只是这世上的大部分人都在门外徘徊,甚至没有意识到有这样一道门的存在。
有人认为知识浩瀚无边,人生苦短何不及时行乐?他们浪漫的以为这是一种洒脱,其实是一种逃避。感官刺激得到的快乐,都是以落寞为代价的,你在经历一场声色犬马的狂欢之后等待你的永远是一片空虚。所以对那些面对无尽真理踟蹰不前的人们,我想说一句话:
“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进一寸的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