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成长和发展是自下而上的的-从体能到情感到思维再到意志,改变则是自上而下的进行的。意志的力量是目标最充足的源泉,意志精力来源于深层价值取向和超越个人利益的目标。目标会激发决心,它促成了我们的全情投入,希望将精力集中在某件事情或某个目标上。只有深刻的关心自己所做的事情,认为自己所为真正有意义,人们才有可能做到全情投入。使命感是我们的火种,我们的动力,也是我们的精神食粮。
哲学家和神话学者约瑟夫.坎贝尔奖探寻使命和目标的过程称作“英雄之旅”,其基本元素在诸多文化和历史长河中熠熠发光。坎贝尔说,自我改造是人类最大的挑战。当改变的需求被唤醒,就称为英雄之旅的开端—启示、不适和痛苦。
不幸的是,多数人从未踏上过英雄征途。原因说起来简单却令人难堪:我们太过忙碌,无暇追寻生命的意义。谁有时间和精力挖掘生活的使命呢?许多人日子过的像梦游,大多数时间都是自动驾驶模式。我们会做好自己的义务,却很少深入探究是够能够达到更高的意义。
我们都知道,树木要在强风地带存活,一定要把根扎深。这也是生活在自然中国年的写照。因为我们的根基薄弱—缺乏信仰和坚定的价值观,因而很容易被生活的狂风推来桑去。面对生活无常的挑战,如果我们缺乏使命感,便无法站稳脚跟。
当目标感从消极流向积极,从外部流向内部,从自己流向他人,它就成为生活中最强大也是最持久的精力源。
消极的目标充满防备心理,它的本质基于缺陷,诞生于身体威胁或者心理威胁。当时我们感到安全和生存受到威胁,恐惧、愤怒甚至憎恶的情感都是可以调用的强大力量,却代价不菲。负面情感容易耗尽精力,而且释放出对人体长期有害的荷尔蒙。
因为缺陷产生的目的也会限制我们的视野。设想一下,如果你坐在一艘行驶在海上的小船里,船底突然开始漏水,你的目的肯定是阻止小船继续沉下去。但是如果你一直忙着舀水,肯定无暇顾及小船的航向。生活也是如此。当我们忙着填补漏洞,不让自己沉底,就没有多余的精力探寻更深层的意义了。换句话说,如果我们能够将注意力从内心的威胁经历转移到挑战上去,就会生活开启了一些列全新的可能性。我们的生存动机就不再是恐惧,而是可以引导我们、赋予我们意义的事物。
当目的从外部转移到内心,也能够提供强大的精力。外在动机反应了我们对某种事物得不到满足而产生的欲望—金钱、认同感、社会地位、权利甚至爱情。而内在动机则来源于对事物本身的兴趣,它的价值在于给我们带来内心的满足感。
没有什么外部激励比金钱的激励来的更加直观。但即使金钱是大多数人的首要激励条件,收入水平与幸福指数却并不直接相关。从改革开放至今,我们的人均收入不知翻了多少倍,而幸福指数却没有丝毫的提升,反而抑郁,离婚,自杀,吸毒的数字却巨幅增长。
“人类需要食物、休息、温暖和人际交往”大卫.迈尔斯在《追求幸福》一书中写道,“对于饥饿的苏丹人和无家可归的伊拉克人来说,金钱的确可以买到更多幸福;但是超出基本需求之后,金钱对于幸福的影响微乎其微,一旦我们跨入舒适的边界,金钱带来的满足感就减小了。收入和幸福之间的关系可以忽略不计,收入也不会大幅影响人们对婚姻,家庭,友谊或者自身的满意度,而这些条件都是幸福的指标。”幸福与效能息息相关。一言以蔽之,金钱或许买不到幸福,幸福却能帮你变得富裕。
点燃深度人生目标的第三步,就是将目标设定从满足自我需求变为超越个人利益。不可否认,人们会想方设法变的富裕、知名,或者受到更多的关注。但是人们愿意为这些目标付出的极限在哪里?因为价值信仰不顾生命危险的案例不胜枚举,因为名闻利养而甘心付出生命的却微乎其微。
明确人生目标需要安静、不被干扰的时间,许多人恰巧缺乏这样的条件。我们总是在各种任务之间疲于奔命,找不到方向。花时间思考意义和目标几乎变成一种奢侈和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