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星出题:请任选文学理论中三种叙述角之一来创作《烟花易冷》的故事,不限字数,贵在用心,贵在坚持每一天。
提示:全知视角(第三人称)、限制视角(第二人称)、纯客观视角(无人称)。
---------------------------------------------------------------------------------------------------
【限制视角(第一人称)】
《洛阳伽蓝记》
清嘉师兄终究还是赴了洛阳城。
打他入寺的第一天,方丈便说过,清嘉,你到底是红尘客啊。我自小长在伽蓝寺里,佛尊,香炉,木鱼声,我再熟悉不过。可这红尘是什么呢,我悟不透。
前几日王家的人来祈福,王老夫人慷慨,贡了不少香火钱,正与主持交谈着。王家几位女施主则在一旁轻声言说,细听来,一位年长些的奶奶叹道:“哎,你可不知道,洛阳有个好痴情的女子,日日守在城门等她的郎君回来。”
一位小姐猜:“莫不是被那薄情男子负了?”
另一位少奶奶连连摇手道:“哪里呀,这事儿我也听过几回。那女子等的似乎是从前洛阳的一位守城将军,洛阳被蛮夷占了后,将军和我们一样跟着宋朝迁来这里,回不去啊。洛阳的人哪,逃的逃散的散,可那女子一直痴痴地等,不肯离开。”
小姐又问:“这可得等到何时?她怎么知道那将军是否再娶?何况,皇上不是下令把失守的将军都斩杀了吗?”
“嘘,妹妹说话真要当心些。”少奶奶赶忙示意她不要乱说,“听说她等的那位将军姓戚,不在被赐死的名单内。”
“事情的真相我们尚不能得知了。可那女子等郎君的苦心,我们是最懂的,今日咱们姐妹也为她祈福一次吧。”年长些的提议道,其他几位也纷纷赞同。
那夜是我巡寺,竟见到清嘉师兄在菩提树下一直枯坐着。那棵菩提老树多年来守护着浮图塔群,里面葬的都是我寺的高僧先人们。他身旁的青灯已将燃尽,木鱼敲得轻乱无序,师兄他不像是在参禅,倒像是……有心事。待走近看,他竟是泪流满面。他缓缓伸手,抚着苍劲的树干,怆然道:“清都,七年了,她等了我七年。”
我有些恍惚:“师兄,她,是那个……让你眷恋的人吗?”
“今日王家女眷口中的,洛阳城门的女子,便是她了。”他转身,悲怮无比。
我惊诧:“师兄你,是戚将军?!”他默认。洛阳失守后,宋人无法再回去,如今又遇上东西两魏因汉化之争而战乱纷纷,要相见只能等战乱停止了。我一时不知该如何劝说。
七年前,我才十岁。若说师父如父,那清嘉师兄便是最像哥哥的一位师兄。他沉稳、容忍、关怀,只是有时会沉默地独坐很久。他像风像河又像山,我崇敬他,依赖他,却不懂他。这一次,所有曾不解的顿时都明白了。
像是佛祖显灵,两魏之战仓促结束,清嘉换下僧袍奔赴洛阳。他走的那日晨雨清冷极了。
一年后的一个清晨,一样下着冷雨,淅沥沥地打着叶儿,我正在庙内小心擦拭着经纶,抬眼间发现门前立了一个人。再抬眼,那人可不是清嘉师兄么!
他只是默然笑着,多了几分旷达,少了几分沧桑。他告诉我人生无处不修行,这一年亦然。他为什么又回来了?一个红尘客如何就参悟了呢?我刚以为自己有些懂他,却又不明白了。这一年里,他究竟经历了什么呢。
那之后的一次下山,我特意去了洛阳。微雨中的城郊,草木青青,牧笛声清灵悠远,我寻着笛音一路寻到洛阳城。这古旧的城门无人看管,门上朱漆斑驳,藤叶老枝长得冗杂繁乱,城内亦是一片战后尚未完全恢复的惨景。这,真的是洛阳吗?
守城的老兵告诉我,洛阳曾经有个女子痴等她心爱的将军,一等七年,终于盼到战乱结束。那个将军确实没有负她,他来了,可她却在最后溃兵逃亡的时候被误杀,两人还是错过。据说将军在她的墓前守了一年后,出家当了和尚。
我找到了她的墓,那孤冢上已长出一片小白花。我静静地为她诵经,良久才离开。
突然顿悟了些什么,关于生死,关于红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