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在面临一些人生选择的时候,你敢放心让孩子自己选吗?你是不是有各种担心?但是再英明的父母,也不知道哪个选择会是绝对的正确吧!而且,人生的路每一段都有意义,失败也好,走错也好,最后都会让你变成了今天的自己啊!
人生其实就是由一个个选择造就的。一个人拥有良好的“选择力”,懂得在关键时刻做出适合自己的明智选择,更容易走向幸福和成功。
在成长道路的上,父母经常为我们安排很多的事情,从上学的学校的选择,再到自己科目的选择,专业的选择等等。他们仿佛都为我们做了决定,在我们完全不了解这个世界是什么样的,也不清楚自己的实力到底如何的情况下,他们所做出的选择看似是对我们有帮助的。
但是其实也让我们丧失了去更深入地挖掘自己潜能的机会,因为我们知道不管我们自己我要做的事情是什么都没有办法去表达自己的想法,都必须要听从父母的安排。
其实最好的教育是让孩子自己作出选择,因为孩子需要去了解自己的内心深处,但他们长时间的被父母像提线木偶一样控制,就丧失了思考的主动性,他们只是日复一日的去完成每天的作业,按照父母,设置的人生轨迹去走完每个阶段,在在父母安排下进入工作,一切看似按部就班,但实际上并没有完全的去展现一个孩子的主观能动性,这也是品格教育当中并不提倡的地方。
唠叨一百遍,
不如让孩子自己做选择
做选择不能草率,一旦做出选择,就要执行,不能随意改变。
慢慢让孩子自己来做选择,需要制定一个规则,大家都要遵守,在这个规则之内孩子有自由选择的权利。这个规则要简单可行又好玩,小孩子会把它当成一个游戏,这样家长的命令就变成了孩子自己的选择。
有的时候,孩子出现各种问题,其实就是因为父母管得太多太严。与其一遍遍的唠叨和说教,不厌其烦地督促和纠正,孩子烦,自己也烦,不如换个方式,把自主权还给孩子,让他自己选择,自己做出决定,结果也许会出乎你的意料。
这件事不仅父母要操练,孩子同样需要操炼。
从小就多让孩子自己做选择,究竟有多重要?
让孩子做选择,他会更积极乐观自信
我见过很多孩子,不管做什么都要征求家长的同意,甚至上厕所这些小事也要问问。
通常这样的孩子还表现为:与人交往时畏畏缩缩、做事犹犹豫豫、胆怯逃避,不够大方自信。
因为父母什么事情都给他们安排好,孩子只能乖乖服从要求,时间长了就习惯了依赖父母来做决定的模式,渐渐也会引起性格上的变化。
自信很重要的一部分来源于掌控感,感觉事情可以自己决定和选择。
孩子2、3岁的时候,自主意识开始发展,喜欢强调凡事“我”自己来,这时候就可以逐渐让孩子做一些选择。
比如早餐想吃什么?今天天气有点热,是穿裙子还是短袖短裤?时间有点晚了,想先刷牙洗脸还是先洗澡······
从生活中的这些细微处,给孩子有限的选择,在适合的事情上,可以放宽选择的范围,让他自己做决定。
这种掌控感,会让孩子对自己感觉很好,自我价值感得到提升,对待事情更加积极乐观。
这样,将来他才不至于在人生的关键时刻,因为摆不正自己的位置而好高骛远、眼高手低或者畏首畏尾,不敢挑战,从而做出不正确的抉择。
让孩子做选择
他会更有责任感、学会自我管理
生活中,无数父母为孩子的生活、学习操碎了心,而孩子却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经常不听话、和父母对着干,让人心累。
最常见的比如吃饭、起床、睡觉、写作业磨磨蹭蹭,喜欢拖延。家长唠唠叨叨、软硬兼施,每次都要发脾气闹得不愉快孩子才勉强听话,但没过多久就故态复萌。
这个时候,家长其实可以把选择权交给孩子。
一开始,耐心跟孩子讲清楚选择会对应什么样的后果,让孩子自己决定,当然也要自己承担选择导致的后果。
比如问孩子是现在起床还是赖床,现在起床的话,我们可以好好吃完早餐,按时到学校;如果继续赖床,就会迟到,可能还会被老师批评。
孩子这个时候就会去思考,权衡,最终做出自己的选择。
即便孩子的选择不够好,家长也不要去干涉,就让孩子自己去承受几次选择带来的后果,例如被老师批评。
他会在这样具体的实践中收获经验教训,逐渐完善自己的行为,对自己的事情负起责任来。
在一次次让孩子做选择的过程中,孩子的自觉性、主动性会得到增强,也会更快地学会自立和自我管理。
让孩子做选择,他会更配合
教育事半功倍
我们成年人都有体会:自主自愿地做一件事,和被逼着、被强迫地做一件事,心理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
很多时候,唠叨一千遍,不如给孩子有限的选择。
对许多父母来说,最需要学习的一课,就是放下那颗控制的心,让孩子学会选择,而不是替他做选择。
把更多的选择权交给孩子,也许孩子的表现会给你更多的惊喜。
想了解更多内容,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