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于老师是如何指导学生生字识写的?
1.关于识字
关于识字写字课标在第三学段的目标要求第一条,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请看于老师是如何落实课标要求的:
师: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要主动地学,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大家读书的时候,除了思考上面三个问题,还要注意生字的读音。这一课只有三个生字,一个是“晰”,一个是“介”,还有一个是“疆”字。可能好多同学早就认识了。要努力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
关于识字,从这些话中我读出几个意思:
“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要主动地学,要相信自己的能力。”这句话是告诉学生要有独立学习的能力,不要总依靠他人,要相信自己。
“可能好多同学早就认识了。”从这句话中我想于老师想要表达的意思是,咱们班有很多同学已经具备了独立识字的能力。
2.指导写字
关于识字写字第三学段的课标要求第二条,硬笔书写楷书,力求美观。
怎样指导学生写美观呢?
①示范
师范写“晰”字,边写边指出这个字怎样写才规范。师写得美观、规范。
老师写得美观、规范,潜移默化,学生看的多了,也会写的美观、规范,这就是示范的作用。
大家都知道,老师字写得好,这个班学生的字一定不会差,这就是示范的力量。
一个班,老师教的时间久了,就会发现,大部分学生写的字跟老师的非常相似。这就要求咱们老师一定要像于永正老师一样写好字,尤其是板书在黑板上的字。
②重要笔画要强调
于老师在指导学生书写“介”和“疆”的时候,指出“介”字的第三、四笔的距离不要太宽,否则,这个字就会像房屋的屋山头。这样形象的解说,学生定会印象深刻,书写时就会注意这两笔之间的距离。
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时候我会觉得这么简单的字,只有四笔,学生肯定会注意的,一定能写好,不用老师讲解。检查作业的时候就会发现,越简单的字越难写规范,更别说美观了。这一个字就说明于老师教学生写字真是实实在在地教,扎扎实实地教,一笔一画地教。
再看“疆”字的指导,更细致。不仅教写字,还教做人。
“‘疆’字的右半部分,要写的紧凑一些,第一横短,第二横长,第三横次长;左边的‘弓’字里面的‘土’字千万别丢了,记住:祖国的领土,寸土不让。说完将“弓”字里的“土”字描成红色。”
于老师在《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一书中提到:每一课要求学生写的生字,我都会认真写一写,把生字写的规范,掌握它的笔顺,把板书的字练好,力争成为学生的字帖。只有老师写过了,才知道哪些地方容易出现问题,指导学生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在本课中,通过于老师对这三个生字的书写指导,我们就能够看出于老师背后所下的功夫。
2.于老师是如何指导学生体会文中蕴含的精神情感的?
于老师指导学生体会文章蕴含的精神情感的主要方法是五重教学法之二——重感悟。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读书,自己去领会。重感悟的指导思想是尊重学生的主人公地位,尊重学生语文的规律。
是不是这样呢?咱们看课例。
课一开始,于老师就让学生们提出自己的问题:看了课题,你脑海里立刻出现了什么问号?
学生提出了三个不同的问题:
白杨有什么特点?
作者为什么写白杨?他不会单纯是写白杨的吧?
作者写的是哪儿的白杨树?
通过读课例,我们看到这三个问题都是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自己解决的。
一、悟其语,悟其义。
大戈壁上的白杨树有什么特点?在让学生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于老师让学生默读第3--14段,接着引导学生找到概括白杨特点的词语——高大挺秀。
当学生找到这个词语以后,于老师提了一个非常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作者为什么不用“高大挺拔”,而用“高大挺秀”来形容白杨树?用高大挺拔不是更准确吗?秀什么意思?”
然后让学生通过读第1段和第14段得出“高达挺拔”不仅写出了白杨树的外表美,还让学生领悟到了白杨树的高贵品格。
二、悟其情,悟其法
作者是单纯写白杨树的吗?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于老师引导大家读课文的最后一节。抓住“沉思”这个词语,让学生在读中知道了什么是“前后照应”,理解了什么叫“借物喻人”。通过背诵第14段,默读最后一段,感受到了“爸爸”扎根边疆之志。
3.于老师的这节课对你的教学有什么启发?
学语文的目的就是教会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我们在研读于老师课例的时候,发现于老师总会在课堂上安排读写结合这样的环节,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
本节课上,于老师让学生用“哪儿……哪儿”和“不管……不管……总是”两组关联词语造段写文中的这位叔叔。
在于老师的引导下,五分钟后,多数学生就写好了。这样的写作训练,给了学生写作的支架、内容和方向,学生写起来就容易多了。
《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我十分重视阅读教学的“小练笔”,一者有所凭借,学生写起来容易,能树立信心;二者能积少成多,对“大作”打下基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有“小”才有“大”,不能因“小”而不为。
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于老师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当堂写,当堂评,且训练的点找得特别好,能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学生愿写,乐写,人人会写。
咱们研究于永正老师的课题,学习于老师的教育教学思想,也要迁移到咱们的课堂,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