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片子我看了两遍,与导演的共鸣处比较多。演员演的也非常到位。打9分也不为过。
这片子牛的地方在于他把现实生活人群中普遍存在的悲欢离合,抽象出来放到一群小人物身上。例子虽然有些极端,但道理是共通的。看懂这片子,不仅能看懂电影里演的这一群人,甚至对这群人所代表的整个社会各个阶层间的矛盾都能理解的更深刻一些。而本文,并不打算就社会阶层间的矛盾展开讨论,就此电影而论此电影而已。
但上网搜了搜影评,竟然发现一个看懂的都没有。当然,一千个哈姆雷特之类的且就不说了,就问:为什么这部片子要叫万箭穿心?想过吗?
难道这个词只是简单的描述了一个女人的悲惨遭遇?
“万箭穿心”这个词来源于小景的话。但你们仔细看看当时的情景:一艘船上,看着刚丧夫难受的宝莉对天问到:刚搬了新房子,日子就要好了,为什么要投江?
她无法明白,是的。
这时小景说,你的房子格局万箭穿心。将一切罪恶归结为封建迷信。用精神鸦片安慰了宝莉。
然后姐妹就此别过。
小景说出了电影的题目,所以小景其实是整部电影中最关键的一个人。她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小景混的很好,为什么?因为她对这世界,对这现实乃至对人性了解的都很清楚。所以当他的男人胡搞到了家里,他没有像一般女人那样一哭二闹,而是据理力争,不仅抓了她男人的脸,还得了八万块钱。那是1990年左右吧。
我们来理一理小景对宝莉说过的话。选几个重要的镜头。
场景一:
宝莉家吃饭,宝莉当外人面数落自己的丈夫。然后厨房里小景一语道破的对宝莉说:是你逼得你丈夫在外面胡搞。而宝莉根本听不进去别人说的,一个劲的重复,自己多么多么漂亮,他丈夫当初怎么求她,承诺一辈子不变等等。
她怎么不想想,谈恋爱时候的她和现在的她是一样的吗?若不是,她为什么要求她丈夫不变?
她听不进去。
场景二:
上面提到了,小景用精神鸦片麻醉了宝莉。仔细看小景当时回答的时候的表情,先是叹了口气,然后摇头,无奈的说话。这说明什么,说明她知道真相!但以小景的阅历和经验,她也知道,她说服不了宝莉,于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万箭穿心成了罪魁祸首。宝莉从一定程度上解脱了罪责,心理上。
场景三:
宝莉挑扁担,小景说,有什么困难找我帮啊,干这个干什么?宝莉说,我就愿意干这个,自食其力。
难道别人介绍条路,你就不需要自食其力了?其实是因为,还是听不进去别人说话,太自我,而不愿意去学习。
场景四:
宝莉无处可去,打电话给小景,小景打着麻将对宝莉说:我很忙。挂电话。从此两人再无交集。
为什么,小景已连麻醉宝莉都懒的管了。
最后,宝莉终于明白,是自己错了,但很多东西都无可挽回了。时间是如此的重要。
万箭穿心,在我看来就是精神鸦片,用来麻痹那些不愿意思考,不愿意面对现实,不愿意去学习而且死不悔改的人。
宝莉的可悲,在于没有文化,接触的圈子又窄,她无法跳出来审视自己,无法从古今中外的书籍中获取经验智慧,从而无法醒悟。
宝莉是一个死局,无解。
同样,她的儿子的可悲,在于只是有了知识而没有智慧,无法看清她妈妈的错误究竟在哪,看不到她妈妈的好处,一根筋。从而成了一个无父无母的人。如果他以后也不能原谅他的妈妈,他将注定还是一个可悲的人。因为他妈妈为他付出的,他无法用智慧去报答。
她的丈夫的可悲,在于懦弱。你不是不跟我离婚吗?你不是害我吗?好!我死都不要跟你在一起!
这应是他自杀前脑中所想。他没有那么聪明,设局让儿子报复。他,只是懦弱到用死来报复。
而小景的可悲,在于他虽然知道了真实的原因,但她没有能力(时间或者心力)去帮她的姐妹。如果她强势介入,循循善诱,也许结果并不会这样。
所以,这是一个死局的悲剧。
这个电影还揭示了这么一个活生生的道理:你的性格如果有缺陷,而又没有自省的智慧去完善它,那你终将在生活中一次次的被你的缺陷所绊倒,直到你改正它或者被他绊倒再也起不来。
那么,现实中的我们,是不是该去做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