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初,徐峥今年的监制电影第三部《我不是药神》开启点映,一时间口碑炸裂,甚至创下豆瓣评分9.0的国产片16年来最高纪录。加七君因时间问题,还是拖到了6号才走进影院,虽然早已或多或少被打了“预防针”,然而我还是忍不住泪水一次次地流下。
当我走出影院的时候,难以名状心里具体的感受,但就是说不出话,那些画面一幕幕重现在眼前,尤其是qq聊天中那特写的两个字——“希望”。
《我不是药神》注定会是一部载入中国电影史的优秀现实主义影片,从剧本到演员到内核的每一处都给予了人们震撼。也因此,这是加七君写作至今认为最难写的电影。思前想后我决定换一种方式,不把它当做影评对待,只是聊天,让我们一同回味一下,这部电影究竟有多出色,又对中国电影的发展有多么的重要。
说这部影片奉献了一场“群像式演技”一点都不为过。无论是警察还是农村少年,是钢管舞女还是教堂牧师,无论是吕受益还是程勇以及那些所谓的“群演”,每一个角色都是那么的真实立体,那么的深入人心。
影片的主角是徐峥主演的印度神油店店主程勇,就像宁浩所说一般,程勇就是个“烂人”。一开始,他愿意以身犯险去走私“格列宁”并不是为了救助慢粒白血病病友,他只是为了商人最看中的盈利,为了拿钱给自己的父亲治病。
所以当他嗅到一丝危险的气息时,他选择了放弃,选择将代理权交给了“假药贩子”张长林。这是最为理智的一种选择,因为他不想坐牢,他自己又没有白血病,如他对印度厂长所说的话一样,“我不要做什么救世主,我要赚钱”,他不想为了这帮“不相干的人”搭上自己的前程。
但实际上这个“烂人”从心底里是有光的,所以他才会改变(程勇一开始卖药只卖5000,被求情后又转为打八折)。而促使他改变的决定性原因就是,老吕的自杀。
老吕自杀前,程勇前去探望,在楼道里听到清创时老吕撕心裂肺的惨叫声,他坐立难安。在面临房东的催租、妻子的改嫁时都不曾有过畏惧之情的这个男人,被老吕的嘶吼吓跑了。
而也正是老吕的死,让他明白,其实命比钱重要,他唤醒了内心中对于生命的尊重。从那一刻起,程勇就不再是一个“烂人”,他开始蜕变,重新接手走私“格列宁”的生意却不再是为了赚钱,甚至到最后赔钱买零售药来给病友治病。
“当你挽救了一条生命,就等于挽救了全世界”
更何况是延续了上千条生命呢?
程勇成为了一个真真正正的“救世主”。
一位同伴在观影结束之后跟我说,他印象最深刻的人物是“黄毛”。
的确,“黄毛”代表了20岁的青春中最真实的天真和纯粹感,他会在同伴受欺负时果断的第一个冲上去,会因为程勇的退出而记恨他却又在得知其原价卖药后主动回来帮忙,会为了替程勇开脱而去吸引警方的注意最终遭遇车祸...
我忘不掉他临死前的大笑和那双清澈的眼睛,车祸发生前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雷蒙”给“罗恩”的最后那一个微笑和拥抱。
但是让加七君最为之动容的人,是吕受益。
关于老吕印象最深刻的有两场戏。
第一是对瑞士医药代表的抗议活动中,当那些病友手举横幅大步向前之时,吕受益却只是像个“局外人”一般远远地坐着吃盒饭,在医药代表做出发言后他鄙夷的看了一眼,在该代表被病友扔去饭菜袭击后他又爽朗的笑了一下。我们不知道他没有起身的原因是什么,或许是早已对抗议结果不抱希望,也可能是单纯的不想参与到示威活动中去,但我们可以看到他身上最大的特质,正直与包容。
我要说的第二场戏便是那顿散伙的火锅。
在程勇表达了自己的意愿之后,“黄毛”、思慧和老刘分别以一种刚烈、平淡和理解的方式相继离去,只有老吕留了下来——他是被他的勇哥下令才哄走的。
为什么他不走?因为他知道程勇并不是白血病人,他的本质是商人,帮你是情分,不帮是本分。倘若没有程勇的以身犯险,他们得不到5000块钱买药的机会。
老吕的心里有感恩。
与之相对的是老吕自杀之后,他的妻子面对程勇的钱只说了一句“你走吧”,还有楼道中那些又戴上了口罩的病友们看向程勇的眼神,是不甘?是痛恨?是绝望?或是这几者都有。但至少那些眼光在那一刻,是冷漠的。
可能也只有老吕记得,程勇帮他们所有人省下了3万元。
可能别人都只看准了程勇赚到手里的那4500元。
这就像是坐公交车,出于道德和礼貌,年轻人将座位让给更为需要的人,却又有那么多新闻报道着“老人因无人让座高声叫骂甚至大打出手”...
这就像是富翁每天都会施舍给乞讨者一些零钱,偶然有一天他忘记了,那名乞讨者就会破口大骂,却不知那些富人本就没有施舍的义务...
往悲哀了说,这是人性使然,你我每一个人或多或少都不能逃开。
所以我喜欢吕受益,他正直、包容、善解人意。一年后在病房再见勇哥,他还是笑着说“吃个橘子吧”,他明白他人没义务无条件为自己付出,他理解程勇为了父亲和孩子不能坐牢...他懂得理解和感恩,哪怕他是一个白血病重疾病人,是一个有今天没明天的人。
影片后段患病老太太跟曹警官说的那番话也足够令人动容。
“这药假不假,病人自己能不知道吗?
我得病三年,正版药吃了三年,
房子吃没了,家人被我吃垮了,
现在这便宜药才卖500,药贩子根本不赚钱哪,
谁家还能没有个病人,
你就能保证自己一辈子不生病吗?
我不想死,我想活着,
行吗?”
是啊,无论是什么样的人,什么出身,什么经历,活着都是我们追求任何事物的基础。
《达拉斯买家俱乐部》中的“罗恩”吸毒、酗酒、滥性,但他在得知了自己患有艾滋病之后且被告知仅剩30天活头时,他却在曾最爱的舞厅里面流着泪自言自语。
于是他开始抗争,只是为了单纯的一个念头——“活着”。
当戒不掉毒瘾的“雷蒙”发病吐血之时,莱托那句带有哭腔的“I don’t wanna die”击碎了多少人的心。
人与人之间个体上的不同,在生死面前都显得那么平等。
当我们因为索求更多东西未果而面露遗憾之时,有些人却只是为了活着就已经拼尽了全力。
除去直指人心的影片内核。《我不是药神》中有很多细节同样精彩。
1、当程勇初次到访印度的时候,前往药厂路上的背景音乐重复着一个英文单词“garbage”(垃圾),在垃圾之中埋藏的,却是成千上万人的救命之药。
2、程勇的转变过程可以从香烟上看出来。“烂人”时的程勇抽“红双喜”,并借此以求在各个地方“打通关系”;当他开办了自己的缝纫厂,有了事业之后,他开始抽“雪茄”;而到影片最后出狱,被小舅子接上车时,他已经戒了烟。
3、口罩不只是一种对自我的防护,也是一种信任的符号。一开始是程勇让病友们摘下了口罩(因为看不清人);而当他退出后,病友们面对他时又戴上了口罩;直至最后的送行,人们又一次把口罩摘下。对一个群体的心理描写,仅仅用了个“口罩”就完成了。
4、影片中出现的两尊印度神像,前一尊代表死亡(上海的老吕自杀),后一尊代表重生(程勇的最终蜕变)。
很多人把《我不是药神》称之为中国版《达拉斯买家俱乐部》或是中国版《辩护人》,但我并不这么认为,毕竟这是根据我们中国自己的真实事件改编的社会现实主义电影。
更为重要的是,虽然同样是关注于弱势群体和他们对于活着的渴望,《我不是药神》的拍摄手法却比其它两部电影克制多了。在这部影片里面,没有抨击政府不公的言论,也没有描述医学权威的黑暗以及FDA的不作为,有的就是平平淡淡的演绎,是一个再平常不过的小人物成为了大英雄的故事。
除此之外,《我不是药神》最令人震撼的一点是,影片中没有一个绝对的好人,也无绝对的坏人,所有人所做的一切都有令人理解的原因,甚至最为代表“坏”的主题的“假药贩子”张长林也信守了自己的诺言,宁可放弃减刑也没用供出程勇。
这部影片没有刻意去突出“法”与“情”的矛盾,也没有着力描写程勇和思慧的感情,却只是把慢粒白血病病人的求药状态完完整整的呈现给了每一位观众。
张长林曾经对程勇说,这世界上就只有一种病,“穷病”。
此话不假,但能治好这个病的也只有一种东西,“希望”。
程勇深知自己快被抓走之时也彻底放开了手脚,做起了外省的买卖,这是他尽全力把所有能给出的“对于活着的希望”全都给了出去。而在那些qq聊天窗口中出现最多最频繁的词语,也正是这两个字,“希望”。
在法庭上,程勇说,“我相信这一切都会变好的,我希望这一天能够早一点来到”(片尾的年度事件表证明了这一天的到来)。
我想说这部电影的上映终于能让我们国人在聊起现实主义题材的影片时,不再去说《素媛》、《熔炉》、《达拉斯买家俱乐部》,而是去探讨《盲山》、《嘉年华》、《二十二》以及这一部从影片的每一个组成部分来看都相当优秀的《我不是药神》。
今天开始,我们已经有了一部国产现实主义影片可以去和奥斯卡最佳影片进行比较,哪怕是出于带有某些主观情绪的比较。
甚至在影片的最后,我们能看到《辛德勒的名单》的影子出现。
《我不是药神》是不是国产年度最佳我们还不能确定,但是它的出现对于现阶段的中国电影,对于我们这些观众而言,一定是一件好事。
我们应该感谢徐峥,感谢文牧野,感谢宁浩,感谢很多像他们一样关心社会问题大过于影片流量的电影人们。
是他们让我们坚定不移的相信,我们所希望的这一天,就要来了。
PS:本文完成并首发于2018.07.08
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