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创意更有粘性》读书笔记
有些书读的时候觉得特别有意思,可真到用时却发现早就将内容抛到九霄云外去了,想想原因,应该是心记住了脑没记住。为了让读书的时间没有白费,督促自己多写读书笔记,时间有限,简短为上。
作为甲方时,有时听着某些乙方絮絮叨叨完全不懂的术语,再加上对我而言毫无逻辑的语言,听得我气不打一处来。
作为下属或乙方时,上司或甲方听我絮絮叨叨,一副嫌弃想拍我的表情。如何避免这些尴尬的情形?《让创意更有粘性》这本书会给出一些办法。书里虽然是在讲创意,但其实说的是沟通,如何让别人愿意听、记住、传播、执行你的观点。
要素一:简单
曾经同事问我,XX先生是昨天会上的哪一位。我回答:就是坐的离投影仪屏幕比较远的,在你对面的那个男的。对方莫名其妙。另一位同事一句话解决:就是明显最老的那位。额,是的,简明又准确。
简单不是片面,简单是核心加精炼。三种方式:借助现有模型,例如让你形容京东,你可以说是上午下订单下午就收到的淘宝;用B格更高的模型,这种模型可以解释为何各种服务行业都说自己是这个行业的海底捞;生成性类比,例如三只松鼠的客服称呼客户为“主人”,迪士尼的员工都叫做“演员”。仆人要如何对主人?演员在舞台上可以玩手机吗?这比一万条员工守则都好用。
要素二:意外
如何不让别人在你说话时玩手机?你的话要吸引并维持他人的注意。
假设下周四要对公司所有的网络线路做一次检修,要断电停网一天,你要让大家事先保存好文件等。你如何向大家传递这个消息呢?估计群发消息没多少人会注意。但如果你用 ”大家听好了啊,下周四放假不上班啊”当开场白,人们肯定抬起头面带惊喜等着你说下去。
要素三:具体
你说的话不能太笼统,让人无所适从。肯尼迪怎么向航空领域发出呼吁(或者说命令)的?他说:10年内要将人类送上月球,再平安接回来。他没说现在的CEO可能会说的,诸如:我们的目标是依靠高度团结的创新机制以及战略指向的航空创举成为太空行业的全球领导者。
要素四至六:可信、情感、故事
书里这三个是分开说的,我觉得可以合并,就是参与感。你的观点要尽可能的让受众投入时间、感情,参与讨论与实践。
创意无粘性,或沟通不畅的最大罪魁是什么?就是:你懂太多了
为何很多专业人员喜欢拽术语?不是他故意显摆,而是他忘记了不懂术语的人的感受是什么。
为何你说了半天,认为自己说的这么明白对方怎么就这么笨听不懂?书中管这种现象叫做“知识的诅咒”。意思就是你懂太多了,你很多时候都自以为别人也什么前情介绍、背景知识都懂,然后你就巴拉巴拉说半天,其实别人心里在暗骂你这个人都在说什么天书?例如作为律师你跟当事人说“免处”,然后说半天前因后果,其实人家愣是没明白你这免处到底是什么东西。
怎么摆脱知识的诅咒?就用那四点:简单、意外、具体、参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