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说了,唐开元十七年(729),第一次相见,孟浩然就以“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一联,赢得了王维的赞叹,由此开启了“王孟诗派”的华丽大幕。
此时,王维三十而立,孟浩然四十不惑。
关于“田园诗”,当代著名学者南怀瑾有言: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妙极!
唐开元十六年(728),襄阳人氏孟浩然,赴长安参加“十七年春闱”进士考试。
《新唐书·孟浩然传》记载:孟浩然“年四十,乃游京师。尝于太学赋诗,一座嗟服,无敢抗”。
又见《唐才子传》载文:孟浩然“四十游京师,诸名士间尝集秘省联句,浩然曰:‘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众钦服。”
所以,孟浩然与王维相识,机缘便是顶级“高考”。
此前,孟浩然一直在鹿门山过着“归隐田园”的生活。
鹿门山在哪儿呢?
鹿门山,在今天的湖北襄阳东南三十里,原名苏岭山。
这里,据说曾是东汉隐士庞德公的归隐地。
“庞德公?”没有听说过呀!
那么,诸葛亮听说过吧?庞统听说过吧?
在东汉末年,庞德公的名气,当时可比这几位大得多!
有史料表明,作为好朋友,庞德公对诸葛亮、庞统等人影响较大,并得到诸葛亮的敬重。
据说庞德公“慧眼识人”,曾称:诸葛亮为"卧龙",庞统为"凤雏",司马徽为"水镜",被誉为“知人”。
诸葛亮的“卧龙先生”,得名于庞德公。此公,牛吧?
庞德公曾躬耕于岘山,刘表几次请他入仕,皆不就。后与妻子登鹿门山采药,自此归隐于此。
大名鼎鼎的孟浩然,是庞德公的“铁粉”,有《夜归鹿门山歌》为证。
其诗曰:
山寺鸣钟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诗中“庞公”,就是庞德公。
回顾人生历程,孟浩然,将鹿门山看作自己人生的归宿;同样地,王维,也将终南山视为自己的人生归宿。
这或许,就是两人相识、相知的“根基”。
其实啊,在赴京师参加进士考试之前,孟浩然的诗名,就已经名扬大唐,人们广为传颂的,就有这首《春晓》。
可以负责任地说,我和我的孩子,都是读着这首诗长大的。
在现如今的国学教育体系中,像孟浩然《春晓》诗之类优秀作品,均被选入了教科书,成为人们学习诗歌的启蒙之作,也成为了国人,打开唐诗宝库这扇门的一把钥匙。
《春晓》诗,还被改编成儿歌,成为了幼儿接触唐诗韵味的最佳方式之一。
显然,王维也曾吟过“春眠不觉晓”。正如孟浩然也曾诵过“每逢佳节倍思亲”一样。人虽未谋面,早已神交。
此时此刻,我们不妨再来回味一下《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唐开元十六年(728),孟浩然赴长安,参加“十七年春闱”进士考试。此时,他已经年届四十。
于是,后世许多学者,多误以为:孟浩然四十岁了,才追求仕进。
其实不然。
唐代科考重声名,致使“行卷”和“干谒”风气盛行,孟浩然和李白、杜甫等大诗人,都曾多次做过此事。
写诗给文豪或高官,作为“晋阶”的“敲门砖”,这事儿,王维也做过啊。
有史料表明,唐开元四年(716),孟浩然27岁时,由襄阳南下岳州,以诗作干谒“张丞相”。此处所言的“张丞相”,便是张说。
可能是“机缘”未到,抑或是“运气”不好,孟浩然没有“成功”。于是,下决心参加“高考”。
若以此为标志,可知孟浩然,在二十多岁的时候,就开始踏上追求仕进之路。
问题来了,此次“春闱进士考试”,结果如何呢?
作为朋友,王维是真心希望,孟浩然能够“金榜题名”的。
结果十分“骨感”:孟浩然“名落孙山”!
诗写得好,与科举考试的“成绩”,显然不能“划等号”。
比如,李白,就没有机会考;杜甫,认真去考了,没有考上。因为,影响成绩的因素太多了。
像王维这样,“状元及第”且又千古流芳的诗人,可谓“凤毛麟角”。
得知结果,王维感到万分遗憾,于是,第一时间赶去,为的是安慰孟浩然。
此时的孟浩然,看上去已是心灰意冷,沮丧地坐在书案旁,发呆。
见王维进来,孟浩然犹豫了一下,刚想起身,却被王维按住了......
王维眼尖,瞥见书案上有一首新诗,墨迹未干,题为《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诗曰:
一丘常欲卧,三径苦无资。
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师。
黄金燃桂尽,壮志逐年衰。
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
诗题中的“秦中”,此处指长安。
王维很清楚:这是孟浩然第一次到长安应举,在京师,已经待了将近两年时间。
一般来说,科举考试,在春天举行,落榜后不离开长安,一般是准备来年再考。
以此推测,孟浩然可能起初,还是有这样的打算。
但是,计划没有变化快。当秋天到来时,孟浩然似乎在长安待不下去了,就写了这首诗,遥寄给远方友人“远上人”......
“远上人”是谁,孟浩然没有说。
王维知道:上人,是对僧人的敬称;远,是法号。
写给谁,似乎并不重要。
此时,再作任何的安慰,已属多余。
坐定之后,王维先是故作轻松,对孟浩然调侃道:“唉,长安的房价确实太高了。可谓‘居不易’呀!”
见孟浩然没有什么反应,王维真诚地说道:“品其诗意,孟兄盘缠捉襟见肘,已生返乡之念?罢罢,这个就不多说。你看这样,明天中午你到集贤院来找我。我带你去找张久龄张大人,咱们商议一下。即便没有找到什么好的办法,也算是向张大人辞个行,如何?”
目光呆滞的孟浩然,思忖了一下,点了点头......
次日,孟浩然应约来到大明宫集贤院。
寒暄几句后,王维遗憾地说道:“刚刚得到消息,张九龄张大人母亲病危,连夜向皇上告假,回家省亲去了......”
孟浩然闻讯,黯然不语,继而长叹道:“时运不济啊,罢了罢了,君子不与命争......”
两人对视一番,都沉默不语......
正在这时,忽然有人来报:“圣上驾到,王大人,快去接驾!”
哎呀,唐玄宗来了!
王维惊呆了......
孟浩然更是手足无措......
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未完待续)
(文中配图,除署名外,来自网络。若有不妥,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