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元旦,我发了个愿,想学习正念。朋友听到后,笑了,说:“这还用学?网上随便找个音频跟着做冥想不就好了。”当时,我无力反驳,因为我根本也不清楚这究竟是个啥东东。也许是因为耳朵听这个词听多了,好奇心爆棚,也可能是当时看佛经看晕了,想换个角度探索。后来很快发生了疫情,所有计划都乱套了。但机缘到了就是到了,我根本没有主动找,正念老师就出现在了我的生命里。2020年12月我正式进入了正念的课堂。
不知不觉中,已经过去两年了。值得庆幸,我还算是个好学生,至少在学正念这件事情上。两年中几乎坚持每天练习,从一开始的40分钟,到现在的1.5小时,中间还学了一个呼吸课,一个自然三摩地静心课,两期练习三天线上止语退休营,还去申请当了八周正念课的助教(相当于再滚了一遍课程内容)。
如果不算课上的时间,自己练习的时间按照每日40分钟,共一年半,每日90分钟,共半年,合在一起打个九折吧,一共575小时。——真的是,不积硅步,何以致千里。
这没啥好得瑟的,前路漫漫。但怎么说,也有了0和1的区别。几天前刚刚结束第二期的止语退休营,特别有话要说。
关注公众号,看更多我的正念修习分享。
01
首先,对于什么正念,很多朋友还是不清楚的,有必要说一说。而且不能说学术定义,只说我的体会,那就是:跟自己在一起。
要说起来,现代人的一大特点就一个字,忙。忙完成各种任务,忙处理各种关系,忙各种外在的东西,我们很少有时间真正“忙”一下自己,忽略自己身心的健康,不断的消耗自己,还不自知。正念,Mindfulness,还有一个常用的中文翻译:静观。这个更容易理解些,就是把你散乱在外的心,适时的收回来,好好的向内看见自己,照顾自己。
冥想是正念练习的一种形式,但正念不一定要盘着腿、闭着眼。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坐在餐桌前,放下脑海中的盘算,停止交谈,闻一闻菜香,细细品味口感,享受餐后的满足感;当我们走在路上,有机会看到路边的一棵小草,听到鸟鸣,感受微风拂过脸颊,而不是边走边打着电话;当我们谈话,能清楚听到自己和他人说的以及没说的...... 这些一刻接着一刻的觉察,都是正念,都是跟自己在一起。
02
再说,跟自己在一起有什么好处呢?同样,我也掠过无数的科研数据,只说我的575小时给我带来了什么改变?很简单,两个字:静、笃。
静,就是不烦躁。就好比波澜不惊的湖面,可以照出最清晰的光影,平静的内心同样可以清晰的照见自己的状态。其实,我可能还是会烦躁,但是我会比较快的意识到自己的或呼吸急促,或眉头紧锁,或坐立不安。有意思的是,一旦自己有了觉察,停一两分钟,跟自己的感受在一起,内心的湖面泛起的涟漪在演变成惊涛骇浪前,就又恢复了平静。
笃,就是不着急。学习正念以后,第一项改变自己的行为就是:一次只做一件事。以前,我可能一边回复邮件,一边跟同事交流;或者一边吃饭,一边看手机;或者貌似与家人坐在一起,脑子里却盘算着第二天的汇报要怎么做。我曾经享受这样的快节奏,很有成就感,但“忙”常常令人“盲”,掉入琐碎事务中,忘记了最初的目标。一次只做一件事,我就必须在行动之前想清楚,我到底要从哪里开始,然后全身心的投入。所谓慢就是快,快就是慢。
这一件事不仅仅指工作,也包括吃饭、走路、洗盘子等任何事。也许你可以尝试调动所有的五官去吃一口饭:闻到米饭独特的香味,看到晶莹剔透的米粒,感觉米饭触碰唇齿的温热,牙齿咀嚼时的软糯,以及听到米粒粘牙发出的小哒哒声......当我这样做的时候,心里会升起一股幸福感。如此美好的体验,是给自己补充能量的途径。
静和笃可以为自己创造一块巨大的空间,在此孕育勇气、清明、包容和智慧。同修的伙伴中,有做投资的,他们通过冥想让自己保持清醒,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有企业高管,通过冥想缓解高压下的紧绷状态,并厘清究竟什么才是自己真正要的;还有生活中遇到挑战的,通过冥想与自己和解。
03
回到最初的问题,正念到底要不要学呢?答案是肯定的。
如果你已经想好要做冥想练习,那么请接受系统的学习。在冥想过程中,你会有各种各样的体验,用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这些体验,是非常重要的,否则就练岔了。
如果你还没有想过要做类似的练习,那么也请开始考虑。看到时下那么多的健身房,还有越来越多人对于跑步的热衷,你有没有想过,健身在四五十年前就是一个奇怪的存在。正念冥想跟健身一样,只不过它锻炼的是头脑和心智。快节奏的现代人会越来越体会到正念冥想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