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着眼于每一个“人”的发展,而不是培养“考试机器”,因此,唯分数至上的所谓教育,是目中无“人”的伪教育。”“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读着这些令人振聋发聩的语句,让我看到了一位热爱教育、热爱学习、热爱写作、 热爱生命的李老师,读完这本书,感触良多,在这里我想用孙开仁先生在读者感言里的一段话来表达我的心声:爱心与教育联姻,孕育了一段段朴实无华的动人故事,爱心与教育携手,让这个世界知道我们的名字叫教师,有一种爱,叫师爱。一株株幼苗获取精神的钙质,一个个稚嫩的生命茁壮成长,一份份爱心绽放五彩的光芒......《爱心与教育》是教师的心灵鸡汤,滋养每个向上向善向美的心灵,生动诠释什么才是教育的真谛;也是行动指南,鼓舞我们将爱进行到底。和《爱心教育》邂逅是一份最美好的遇见,让我们看见教师职业的伟大与教育的美丽,听到生命拔节的脆响,感受到自己作为一名教师的自豪与幸福。”
28年前,我懵懵懂懂地来到了一个山区小镇,当了一名代课教师。为什么要做教师?这缘于我当教师的梦想,高考落榜,我的教师梦破灭了,心灰意冷的我南下广东,想在广东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那时山区缺老师,我就当了一名代课教师,刚开始做老师的时候是兴奋的,我把全部的精力都化在了教学上。尽管我不曾学过教育学和心理学,但我知道要赢得学生的认可和尊重,一定要真诚地付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山区的孩子善良、淳朴,他们只要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就会报以热烈的感恩。在与孩子们相处的日子里,我与他们无话不谈,课间一起做游戏,一起打乒乓球,一起打篮球,累了,我们躺在山坡上,望着远处的公平水库,心里的舒畅让我感觉到生活是多么美好!
每天下午我被学生簇拥着去家访,每去一家,都受到家长们的热情招待,我们拉家常,谈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有时天色晚了,家长们硬要拉我吃晚饭,这份热情,让我感动不已。晚上是我工作的黄金时期,我认真备第二天要上的课,为了把课上得生动有趣,我甚至自己设计制作了许多教具,在课堂上,我把教学与游戏结合在一起,让学生们在活动中参与知识的建构,每一节课都是热闹非凡,学生们在活动中轻松快乐地学习,甭提多高兴了。
山里的孩子说客家话,普通话很少说,当地老师上课也说客家话。我说普通话学生听不懂,我就一个一个地教他们说,课间,我把一些词语卡片当成游戏来教学生认字。学生们很高兴,课后也教我说客家话,就这样,我半年时间就学会了客家话,在与家长的沟通中,消除了许多不必要的障碍。学生也在短时间内学会了普通话,我的课堂更加流畅了。
那几年,我与学生打成了一片,课堂上我是严师,课后我们是好朋友。我完全是凭着一股子热情和热爱去工作,我爱我的学生,平时谁生病了,我一定要抽时间去看他,并帮他补课。我走进了学生的心灵,学生有什么烦恼和不快都会跟我说,我也乐于为他们排忧解难。
现在回想起来,那段时光是我人生当中最难忘的一段岁月。我的师生关系为什么会这么好?真是如李老师所说,爱心与童心,是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我尊重、信任每一位学生,他们的喜怒哀乐,都影响着我的每一根神经。我为他们的快乐而高兴,为他们的忧伤而忧愁。我与学生的心与融合在一起了,我想,这就是教育的魅力吧!
我庆幸自己一开始就把爱心献给教育,真的像李老师书中所写的那样尊重热爱学生,学习李老师的一些教育方法,对学生不仅真诚耐心也实实在在地运用一些教育智慧,取得了一些效果。学习了《爱心与教育》,书中的许多案例及折射出来的理论知识令我受益匪浅。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一定要用教育之爱进行教育活动,一定要用教育之智处理教育问题,用自己的心灵唤醒学生的心灵。
《爱心与教育》是一本有温度、有情怀的书。希望在今后的教育教学生涯中,能努力做到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成为像李老师一样享受教育之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