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核心素养:文化自信、语言应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
语文教学要重视立德树人,要引导学生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学会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树立对祖国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如何建构对学生思维、语言、审美和文化等素养的教学策略和课堂模式,就是我们教学探索和创新的方向。
2.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注重课程的阶段性和发展性
(1)基础型学习任务群:
语言文字梳理与积累:在语言文字应用情境中,发现、感受和表现语言文字的魅;梳理语言现象,欣赏语言表达技巧,探究语言运用规律;继续丰富自己的积累。
(2)发展型学习任务群: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阅读叙事性和说明性文本,学习发现、欣赏与表达;阅读科技作品,学习交流;学习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探究不同媒介的表达特点。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阅读中国革命各阶段的优秀文学作品,学习多种范式交流自己的感受;阅读表现人与自然的优秀文学作品,学会表达自己的观察、思考与情感;阅读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优秀文学作品(如古诗文),学会欣赏语言、交流审美、体会情感;领略数字时代精彩的文学世界,学习影视欣赏。
(3)拓展型任务群:
整本书阅读:阅读革命文学、古今中外文学名著;开展多样化的读书活动。
跨学科学习:自然学科综合学习;身心健康问题探究学习;环境、安全、人口、资源和公共卫生等社会热点学习;传统文化精神内涵(仁爱诚信、天下为公、和谐包容、精忠报国、英勇奋斗、明礼守法等)学习研究;组建文学艺术社团,参加各种文化活动,培养综合能力。
3.突出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和典范性,加强课程内容整合。
4.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变革。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
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求知欲,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引导养成良好学习习惯;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倡导多读书、会读书;发挥信息技术的支持作用。
5.倡导课程评价的过程性和整体性,重视评价导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