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正卯是何许人?他是鲁国大夫,官至少正,卯是他的名,自然也属于贵族。其人能言善辩,以才思敏捷著称,是鲁国的著名人物,被称为当时的“闻人”。
少正卯和孔子(孔丘)都开办私学。起先,孔子率先推行“有教无类”之教育思想,大量招收学徒,一时间,孔门之下门庭若市,生意真是好得不要不要的,一下子门徒三千,大收学费。
《论语》记载说:“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这里的“修”指的就是肉干,而“束修”则是10条一捆的肉干,也就是说只要能拿10条肉干献给孔子,就可以做他的学生,学生交的肉干是早已吃不完了。
可是好景不长,此时出了一个少正卯也大举办学,孔子做独门垄断的教育生意的黄金时段过去了。同为讲学,但是少正卯讲学接地气,务实施教,比较接近老百姓的风格,所以他的学说广受欢迎,学生倍增,摩肩接踵。自古同行是冤家,他很快抢了孔丘的风头,在鲁国成为圈粉最多的头号明星。
少正卯和孔子同时在鲁国招学生讲学,导致孔丘门下"三盈三虚"的尴尬场面。所谓“盈”是“满”的意思;“虚”则表示“空”,“三盈三虚”是指孔子的学堂刚刚招满了弟子,结果他们都被少正卯讲学所吸引而离开,学堂于是空下来;这样大进大出的现象一共出现了三次(多次),可见少正卯买讲学效果之好,影响之大。
好在孔子还有颜渊这一个弟子始终跟着他,没有动摇过。少正卯轻易就抢了孔子的生源。只是不知当孔子上课时,看到往日座无虚席的下面,居然只剩下颜渊一个人时,他会作何感想?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仇恨比海深!
如此一来,刚刚创立的儒家学派受到了极大挑战,相形见绌,这还了得?孔丘怀恨在心,又无可奈何。大约因为少正卯的课讲得实在精彩,多次把孔丘的学生都吸引过去听讲,所以两人之间实际存在利益竞争。
“鲁国三桓”之一的季孙氏家臣阳货“家臣掌政”、“陪臣执国命”,说白了就是篡权。后来他事败逃亡,重新掌权的季桓子想用孔子帮助三桓打击当权的家臣,与鲁国国君鲁定公取得一致意见,让孔子当了两年左右的鲁国宰的大司寇(相当于后世的刑部尚书或司法部长)兼宰相。
鲁定公14年,孔子“七日而诛少正卯,曝尸三日”。刚上任七天就杀了少正卯,并不许收尸,暴尸三日。看来孔圣人不是吃素的,雷厉风行,在鲁国当宰相刚上任就杀人,杀的是鲁国名人少正卯。
孔子一生都致力于宣传仁政,是个非常讲仁义的人,在政治上最反对用“杀”乃至用刑的人。《论语》中记载:季康子问孔子,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 孔子曰:“子為政﹐焉用杀? ……”,孔子的弟子们一向接受老师“宽以待人”、讲“恕道”的教育,忍不住问孔子问什么这一次使了“霹雳手段”?
孔子回答:少正卯犯了“心达而险”;“行辟而坚”;“言伪而辩”;“记丑而博”;“顺非而泽”这五条罪状。其大致意思就是少正卯这个人,通晓事物运作的规律但用心险恶,行为邪僻而顽固不化,说话虚伪却能言善辨,对邪僻的奇闻异事记述广博,对那些不正之事巧言润色大肆传播。
“心达而险、行辟而坚、言伪而辩、记丑而博、顺非而泽”被认为是当时最恶劣的五种品性,一般人的品性只要有这“五恶”中的一种,就不能不施加“君子之诛”;而少正卯是身兼“五恶”的“小人之桀雄”,有着惑众造反的能力。这样看来,少正卯算是一个十足的意志坚定、能力强大的反派人物,他和历史上被杀的华士等人是“异世同心”,五毒俱全,不可不杀!
在孔子看来,少正卯动摇了社会正常发展的根本,颠倒了基本的是非观、善恶观,妄言妄行,自以为是;而且,在他们四周聚集了一大批受到他们蛊惑他们的人,因此,为匡扶正义不得不除之。
现在看来,孔子杀少正卯主要的罪行是“思想、言论罪”,即少正卯的“歪理邪说”与自己的思想、主张相悖,淆乱人心,在历史的相当长时间里,由于儒家的正统主导地位,诛卯事件被作为“圣人治奸” 的典型案例。在儒家学说里,把少正卯定义为一个擅于蛊惑人心的乱臣贼子,或者说一个成了邪教教主,为匡正社会,孔子杀得其所!
实际上,孔子杀少正卯是因为其前期有利益之争,后来上升到理论、学说和“意识形态”的斗争。孔子主张恢复周礼来达到世界大同;而少正卯却是要求革新关注社会的黑暗面。从政治上讲,孔子在政治斗争中采取了上纲上线的手段。
少正卯才华横溢、能言善辩、知识广博,而且对社会下层民众有着比孔丘大得多的亲和力,有着率领民众造反的政治影响力(没有造反的实际行动)。据后人考证,少正卯讲学为什么这么火?因为他重点讲的“纵横学”,有点类似当代的成功学,不时打点鸡血,所以群情兴奋!
鲁迅先生曾在其作品《而已集·可恶罪》里写道:“我先前总以为人是有罪,现在才知道其中的许多,是先因为被人认为“可恶”,这才终于犯了罪。许多罪人,应该称为‘可恶的人’。”所以孔子当上鲁国的大司寇、兼摄相事都后,新官上任第一把火就是快刀斩乱麻杀了少正卯以立威!不过这种以钳制言论为主要目的的定罪,也算是开了一个非常恶劣的以文字、言论定罪的先例!
欢迎交流、转发 敬请关注“山色归读” 新人新作推荐:舌尖上的鱼
更多阅读,尽在文史类公众号:山色归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