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老师因为没有整本书共读的经验,总是带着教材思维去阅读,所以让学生感觉不到整本书共读的乐趣。
整本书共读应该定义为是道德人格课程,目的不是积累知识,而是为了孩子们的人格发展,更应该阅读与孩子的生命与生活的关联。不是学习工具,所以不能去积累好词好句,教学生们学会概括能力,不能像语文教材去教。可以让学生学会概括,是为了了解故事情节。
整本书共读的目的,是为了受到启迪,影响学生的人生。
怎样理解快乐读书吧里的“整本书阅读”?
“整本书阅读”的快乐读书吧是教材逻辑的延伸,可以用一节课探讨,也可以进行导读。根据考试的重点进行有目的地引领。
整本书共读与快乐读书吧是不一样的。快乐读书吧推荐的书籍,与儿童当下生活不链接。是两套逻辑。
比如《西游记》适合整本书共读,但是有的书籍不值得共读《小兵张嘎》、《中国古代寓言》等,因为快乐读书吧推荐书籍,与教材相联系。
低段大多是绘本,或者长文挑战。绘本不是用来识字,主要是为了帮孩子们建构意义,孩子们的道德人格品质形成。
高段学生,可以进行整本书共读与语文教材推荐书籍整合。
综合课程:一种特殊的整本书共读
1.绘本+长文挑战+字源识字
时间长了,熟悉绘本故事,可以把绘本与长文挑战进行整合,也可以与字源识字进行整合。
2.整本书共读+童话剧
有些书可以把整本书进行童话剧表演。
3.整本书共读+阅读策略+自由写作/应用文写作
对于高段学生来说,可以你把整本书共读、阅读策略,自由写作综合在一起,但是这就对共读整本书要求高。比如四大名著中的《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的经典作品。
整本书就不能用哪些童书,因为那些童书《格林童话》强调的是故事,而不是文学内涵。
经典作品《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可以从三个纬度来理解:
1.理解人物形象及作品主题
2.运用精读策略(批注法),综合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这是语文教材要求的批注法。魏老师讲到,批注和批注法是不一样的。我们强调的不动笔墨不读书,是要求学生进行批注。这是批注,适合所有作品的阅读。
而批注法是一种阅读方法,只适合整本书共读经典研读。批注法是精读策略,通过精读提升阅读能力,可以批注作品的写法,也可以批注人物主题。可以训练孩子对课本阅读理解能力的方法。
3.通过自由写作与应用文写作,训练思辩写作能力。
可以分析主题、人物。提升学生们的写作能力。
比如阅读《西游记》,怎样阅读呢?建议读原著,不读精缩版。
五年级阅读《西游记》,四年级暑假阅读。你设定的课程目标是什么?
《西游记》可以当做成长小说,也可以当做批判性小说。学习任务有:
任务a1: 理解孙悟空的成长史。
任务a2: 写唐僧师徒四人各自的作用及相互关系。四人的团队怎样合作,对现在我们有什么启发?
任务b1:洗批注法理解作品的深层含义
任务b2:通过批注法理解古代小说写作的若干基本技巧。常见的技巧,阅读他人的批注。
任务b3:通过原书的全文阅读,提升古白话的阅读自动化水平。
朗读自动化(三年级完成)、阅读自动化(四五年级完成)。
帮助孩子们共读前五回,孩子们就能够理解古文的技巧。
任务c1:学习文学评论的基本写法。这是应用文,学写文学评论。
任务c2:初步体验研究与申辩的方法,学写小论文。
举例:孙悟空的成长史(四节课的分析阅读,孩子们会对孙悟空了解更深入)
猴王出世:为什么英雄人物的出世都非同寻常?
拜师学艺:孙悟空怎样成为优等生的?
大闹天宫:青春期的迷失与救赎。
三打白骨精:取经队伍内讧背后的是是非非。
举例:批注法如何教?
预习:精选章节、示范批注、办批注与自由批注。
教学:对预习进行反馈、主题与技法相结合。
举例:思辨写作如何教?
教思辨:金字塔原理。
教研究:资料的搜索与整理。(西游记与大话西游区别)
给任务:小组或个人自选课题开展研究。
细跟进:过程性指导给出修改意见。
作品化:展示成果。
写论文话题举例:
猪八戒在取经这件事上到底有什么作用?
取经路上,要论妖怪实力哪家强?
阅读策略:
1.大段内容可以不读。
2.不认识的字,不需要查字典。可以猜读。
3.在紧要处细读,做批注。
4、初读西游记,不要因为批注过度影响阅读乐趣。可以划线。
共读时,要分析四人的性格特点。核心问题是第三板块:猴王出世。花果山猴子成千上万,为什么只有石猴成为王?因为石猴出生环境很特别。
五年级学生阅读《西游记》,对青春前期孩子人格道德培养,有很大的意义。
成长故事:孙悟空成长过程中,有哪些关键点?
我们的一生,也是一个取经的过程。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取得真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