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帅用接近两周的时间向我们介绍了投行的传统业务,发行承销,兼并收购,也让我们看到了,过去几十年,大的投行依靠自己超强的人脉,资金,营销网络,在企业这个待嫁的姑娘面前,扮演了强势的媒婆的角色,这中间可能会存在,为了保全自己和男方的利益,降低姑娘聘礼的嫌疑,不过随着时代的变迁,我们现在正处在一个资金不稀缺,好项目稀缺,企业家稀缺的宏观大背景下,所以,企业和企业家的话语权越来越强,我们可以看到,第一,创业者用较少的股份就能控制企业,第二,选择当个投行当主承销商的企业越来越少,让承销团各司其职帮助自己企业上市的越来越多,投行的权力被分散掉了
第一:创业者如何用较少的股份控制企业
先来说两个引狼入室的例子: 乐视入主易道,强势派驻新的管理团队,创始人周航出走易道;鼎晖向俏江南投资2亿,中间经历了各种波折,创始人张兰被迫净身出户,离开俏江南集团。大家可以看到,资本和创业者之间的控制权之争,在这些年,都时资本市场的一个焦点。包括我们上一节讨论的面对恶意收购的计划,也是在事中管理层的应对措施。
那有些企业就很聪明,从上市前就考虑到这个问题,为了防止控制权随着股权在一轮又一轮的融资中被稀释掉,就会提出实行A/B股权结构制度,A/B股权结构制度,就是同股不同权,公司在发行股票的时候发行两种,一种叫A股,一种叫B股,A型股票就卖给普通的公众,B型股票由管理层持有,B型股票的投票权时A型的N倍。举个例子:阿里巴巴在发展壮大之前经历了多轮融资,到2013年准备重新上市之前,马云团队的股份已经被稀释到10%,远低于日本软银集团和美国的雅虎,所以在重新上市之前,阿里的CEO陆兆禧和港交所谈判,向引入阿里的合伙人制度。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让现行的管理团队拥有董事会多数董事的提名权,比如说董事会现在又九个人,我们合伙人可以提名5个,也就是提名董事会里面的多数,所以,即使管理成只有10%的股份,也可以把阿里巴巴的控制权牢牢地抓在自己手里。但是港交所不支持这个合伙人制度。阿里管理层就认为,这是他们的底线。最后双方谈崩了,阿里就远走美国的纽交所,因为纽交所存在A/B股制度,当时阿里选择的B型股票的投票权时A型的10倍,也就是说,老百姓时一股一票,B型股票时一股十票,马云团队用10%的股权就完全控制住了企业,创始团队实现了用较少的股份控制公司的愿望,2014年阿里以218亿美金的募资金额,成为了美国股票市场有史以来最大的IPO,而且到了2017年底,阿里的市值已经突破4500亿美金,成为了全球的第九大公司。
第二:分散投行权力的联合承销
一般来说,在IPO的时候,企业在承销商中间会找到一两家作为主要的承销商,这个时候你会发现,主承销商的位置就很特殊了,对于发行价格,数量的影响都很大,比如2004年,腾讯在香港上市,当时高盛作为主承销商,他邦族腾讯确立了上市的地点,发行的价格,还有数量等等,到了阿里巴巴2013年上市的时候,世界已经变化了,他当时雇佣了35家承销商,主承销团队由瑞士信贷,摩根斯坦利,摩根大通,德意志银行,高盛,花旗等6家大投行组成,而且每个投行,分管完全不同的部分。这样一来,6家投行各司其职,也就没有一个家投行能能够了解整个的状况了,阿里巴巴就把整个的发行承销的过程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上,防止这种过度依赖某一家投行的情况。选择你会发现,今年来,多家拟上市公司都采取了联合承销的模式,京东和搜狗也是采取这种模式,这个世界是钱越来越不值钱,创业者独一无二的人力价值越来越价值的时代。
世界潮流在便,企业的核心价值,企业的边界都在变,投行自然也在变,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课程里一再地跟你强调,动态演化的过程,所以你如果拿一个固定的逻辑来套用金融市场的花,会永远陷在追赶的迷雾里面。